浅析浅谈古词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19996 浏览:930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语文教育工作者和诗词爱好者,深感古词的教学之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就古词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词的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能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快速投入词所体现的情境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导语,给学生营造意境。这可以根据词的内容设计导语,也可根据词的背景或作者的身世设计导语。我们知道“诗言志,词抒情”,在设计导语时应侧重挖掘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尽快把学生带入作品中,融入作者的情绪中。如在教学珍惜时间奋发图强之类主题的古词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在教读离愁、思念之类主题的古词时,就说江淹曾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或“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而诉说情人间的别离,浓情蜜意,则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从词题入手,结合背景,整体感知

词题是词的窗口,从词题,往往可以感知到词的内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这个词题,可大约了解到词人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所引出的古思幽情,自然会对历史进行回顾,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从这个词题,让学生能感知到这首词的内容是对梅花的咏颂,以传达他对人物精神内质和品格的赞美。如的《沁园春·雪》通过对雪的赞美,从而达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还有一些词的词牌,就涵泳了词的内容。如《忆江南》就是词牌和内容统一了,说的是白居易追忆曾经旅居江南时的一段幸福而快乐的时光。因此,古词的教学,从词题着手,还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任何一首词,都要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也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因为什么原因写的。比如:李煜的《虞美人》,可谓是南唐后主的经典代表作了。如果我们在品读之前没有好好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的话,那就很难精确地把握此词隐含的意思。这篇词的背景本身就是讲述一个凄婉的历史故事,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为下文的阅读与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词的教学贵在多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词一定要多读,结合注释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时,教师最好能范读,或者在课堂上临堂背诵,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注意个别词的重读和缓读。让学生能从老师的声情并茂的阅读或背诵中体会到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从而对词的韵味有一定的感知和体味,同时,词对人的熏陶和浸染也加深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感受到词美之所在了。这样就容易把学生引入到对词的鉴赏的氛围中去。

四、词的教学重点是鉴赏

词的鉴赏是学习古文学的重点,更是提高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及培养学生古文学底蕴的关键。

(一)设置能彰显词的情与理的关键问题来鉴赏

比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在阅读和背诵的基础上,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我鉴赏,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们探讨:

1.在词的上阕和下阕里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眼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2.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写了哪些景,这些意象的选取有什么用意?文中抒情的词句在什么地方?抒发了什么情感?

3.文章中哪些是虚写?为什么要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同学们先思考,再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心得,最后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老师适当点拨,如要点有三:

1.融情入境,2.虚实相济,3.过渡巧妙。

(二)对词中有关的重要名句进行赏析

比如,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允许有多种解读。教师提醒明确: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副鲜明的画面。然后举例解说,比如,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菩萨蛮》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更何况是酒醒之后了!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啊!

(三)给学生营造鉴赏词的浓郁古典气息和场景遐想

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词中的主人公进行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赏析柳永的《雨霖铃》时,就播放了一首《平湖秋月》古筝曲。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老师用语言给他们勾勒出一副秋雨后的黄昏,男主人公在京郊驿站亭外与心爱的人作别时的场景。让学生的全部身心随着轻缓语气的勾勒而进入惜别的场景状态中。学生的感觉好极了,全班静得出奇,只听得见老师的声音如泉水般缓缓地流淌着,一直流淌到学生们的心底。然后进行赏析,就很容易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作者单位: 江西省分宜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 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