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学会变“学会”为“会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1283 浏览:949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好的教师不是“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教师不是用自己的精彩演讲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情感与情境相伴,触景生情。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心理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1.以巧激趣,引导参与

如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引入新课:小明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元/千克的糖块10.2千克,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小明就说出应付99.96元,结果与售货员算出的结果相吻合,售货员惊讶地问:“这个同学你是怎么算这么快?”小明说:“我利用了数学上刚学的一个公式。”你想知道小明用的是什么公式吗?学了本节课后,你就能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全力以赴探究新知识。

2.以奇激趣,强化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带进课堂,创设各种有形、有声、有色、有情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讲解“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设计一个太阳初升的画面:用太阳“露初半边脸”来说明相交,用太阳刚刚升出地平线来说明相切,用太阳已经升出地平线来说明相离。教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把这节课讲授的知识传化为能力。
以“奇”引“趣”,由“趣”生“爱”,这是学生认知的一个心理过程。此外,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数学学习过程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

1.让学生说一说,注重语言表达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留出时间,为学生提供“说数学”的机会,如在动手操作时,让学生说出其过程表象;在公式得出后说出推导过程;在概念形成时,说出其本质特征;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其求解思路;在归纳法则、性质时,说出其要点。当然说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当众说,可以同桌相互说,也可以边操作边说。

2.让学生动一动,注重动手操作

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图片等各种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引导他们认真观察、探究,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通过手、眼、口、脑多种感官的并用,主动地去探究获取知识。如教学“菱形”时,设计这样的活动:平行四边形具有一般四边形所不具有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同学们,你能用所学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每个小组的同学比较下所做的平行四边形,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同学们所做的平行四边形有的邻边相等,有的邻边不相等,本节我们探讨邻边相等的这类四边形——菱形。这样做,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论一论,注重讨论交流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探讨、辩论,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容易混淆的内容,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或根据教学实际,随机提出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拓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则须疑,疑则有问”。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学了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即使两点间的距离,教师提出对距离有何异议,有的学生会提出线段有长度,射线有长度吗?直线有长度吗?它们三者在平面上都只用一段来表示何以区别不同?又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疑问:(1)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什么是一条直线?(2)若,是什么?(3)有没有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它们的图像分别是两条、三条直线吗?(4)学习一次函数有何用途?(5)有没有负次函数?随着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更加激烈。

2.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教学“测量物体的高度”时,有一道题我事先准备了两种解法,本想小结以后向下进行,突然一名学生举手,“让不让他说呢?还是继续我的教学预设?”,我还是决定让这名学生发言,没想到他的解法不仅正确且更加高明,出乎我的预料,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不料想这下激起了其他学生们的强烈,先后他们又得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既训练学生求异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创设数学情境,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会”为“会学”,进而达到“乐学”、“善学”!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