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可持续发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可持续进展教育理念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24260 浏览:1014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诠释"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认真研读文本,深入挖掘可持续发展渗透点;注重预习探究,寻找和确定可持续发展渗透点;感受体验分享,在课堂中巧妙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注重课后延伸,扩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力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此做一总结。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渗透 小语 阅读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观把发展的主体从经济社会转移到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手段,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1994年9月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这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本身的全面发展;(2)可持续发展是"为人"的发展;(3)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由充分发展的人来实现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诠释"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坚持不懈地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2.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本身就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很好的材料,如《桂林山水》、《只有一个地球》、《猫》、《义犬复仇》、《跳水》、《永生的眼睛》和《帽子》等等。

2.1 认真研读文本,深入挖掘可持续发展的渗透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27课《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文章讲的是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的摘走了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孩子为追猴子,不顾一切地走上最高的横木,陷入了危险境地。(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此时,故事也从起初的可笑、有趣,发展到了关系孩子生命安危的紧要关头,从而把故事推向了,同时,也使读者的心情由轻松变得紧张起来了。)当船长看到此景时,立即用瞄准孩子逼他跳水,在水手们的帮助下孩子得救了。本课在该单元中的训练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像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我一直在思考与探索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以及获取发展中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呢?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我发现:同学之间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矛盾常常是因为一点小事引起的,面对突发事件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使矛盾不断升级,以至影响同学关系、班级团结,更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发展。
《跳水》一课正好为我搭建了这样一个研究平台,因此,在认真研读文本后进行了如下思考:1、以往的教学普遍把赞扬船长在紧急关头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作为讲课的重中之重,我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危机的产生呢?我认为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找到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而达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2、以往的教学一再强调船长准确的判断力和周密的思考力,很大程度上神话了船长的形象。事实上船长很清楚孩子掉到甲板上会摔个粉身碎骨,而跳到海里还会有百分之五十生还的希望,它选择逼孩子跳水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才真正是他沉着镇定、机智果断品质的体现,才对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8课《永生的眼睛》,课文以眼睛为线索讲了作者一家三口人,不受世俗的约束,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他们觉得,如果在死后能通过器官的捐献帮助别人得到健康、幸福,那么,他们乐意为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捐献出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更重要的事,他们从内心里为此感到快乐、骄傲,这是真正高尚的一家人。本课在该单元中的训练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有一定内涵的句子。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乐于助人的,比如捐钱捐物、帮助周围的人、做一些好事等等,但是,一涉及到捐献遗体或捐献器官,就不大一样了。即使人们知道,死后最终会因土葬而化为泥土,或因火葬而化为灰烬,但还是常常会受传统习俗、文化、宗教等影响,希望完整地来到人世,也完整的离去。
我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引下通过认真研读文本后进行了深入思考:1、不能把本文仅仅定位在一家人的无私奉献上,这样不足以打破传统习俗、文化、宗教等对人们的影响。2、不能把本文仅仅定位在角膜的捐献上,而应当定位于器官的捐献上,定位于死后怎样对待自己的躯体更有意义上,定位于乐意在死后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帮助他人健康的恢复上。这样才对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3、不能把本文仅仅定位在学生理解、感悟后的个体行动上,而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悟走出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会。
怎样才能使我的上述想法在这一课中得以充分地体现,并使学生获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呢?我打算利用"主体探究--综合渗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及课外阅读量;通过预习探究、综合渗透、自主体验和课后延伸的形式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我惊喜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2 注重预习探究,寻找和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渗透点

为了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提高,我在教学前注重了对其进行预习探究和综合渗透。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我都会设计预习探究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之外,我都会结合每一课的特殊性,通过了解、思考、回忆、调查、尝试等方式指导学生收集、筛选对课堂学习有用的信息,为可持续发展渗透点的更好落实服务,例如《跳水》:1、了解:作者、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当时航船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桅杆的高度(通过上网和查阅课外书籍)2、思考:除了船长的办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转危为安3、回忆:与同学之间让自己记忆犹新的一次矛盾经历。《永生的眼睛》:1、了解:角膜捐献、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2、调查:内容--死后是否愿意捐献角膜或其他尚完好的器官;要求--在周围人群中选取十位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帽子》1、了解:癌症的有关知识。2、思考:老师为什么让同学们都戴一顶帽子上课?3、回忆:自己不愿意说的隐私。

2.3 感受体验分享,在课堂中巧妙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跳水》一课中为了使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展现出的人文内涵的同时,达到渗透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如何避免和化解危机的思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2.3.1 了解危机产生的经过,体会一个"险"字

在这个环节中要通过分析危机产生的经过,理解是什么使孩子一步步走向危险境地的,并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一个"险"字,(只有理解和体验到了险,才能了解危机产生的原因,更好的体会到化解危机时的"智",并为反思如何避免危机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我先提出要求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汇报时学生们抓住了猴子、孩子、水手(人们)之间的不同表现,以及角色在动作、语言和情绪上的变化各抒己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推向了。
在交流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当学生汇报到猴子"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体会,学学样子。然后加以渲染:听!甲板上似乎又传来了水手们的阵阵的笑声,此时此刻,孩子心里会怎么想?学生们发言异常踊跃:有的说:我又没招惹你,你干嘛跟我做对啊?有的说:真是气死我了,你瞧着,我拿回帽子之后怎么收拾你;有的说:猴子你等着,等我抓住你,非不给你点颜色看看;还有的说:小样的,我不抓住你誓不罢休……我小结升华倒:是呀!在猴子的挑逗下,在水手们的嘲笑声中,孩子气极了,为了夺回面子,维护自尊,洗刷耻辱,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同时也走向了危险。这一设计让学生感悟到了危险产生的原因:其一是猴子放肆的挑逗、水手们肆虐的嘲笑的外因,其二是孩子为了面子、为了虚荣的自尊而失去了理智的内因。
接着,我抓住人们都"吓呆了"、"吓得大叫"两个关键词语让学生们懂得了在情势危机的时刻,面对孩子生死的关头,人们从心底所焕发出的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珍视。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孩子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如果你是猴子、水手或孩子想想你自己刚才的行为,你想对孩子说点什么?学生们有的站在猴子的角度说:如果我不气你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危险了,真对不起。有的站在水手的角度说:如果我不嘲笑你,告诉你别跟猴子赌气,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危险了;还有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说:如果我能理智的想想后果,不被虚荣的面子冲昏头脑,也就不会发生危险了……这为第三步领悟如何避免危机做好了铺垫。
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既使当时的危险程度、危险场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又使他们了解到了导致危险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同时,使之认识到外因是产生危机的加速器,而内因则是产生危机的根本。

2.3.2 探讨如何化解危机,品味一个"智"字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探讨如何化解危机,使学生懂得在处理危机时要以尊重生命为前提,遵循避重就轻的原则,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品味一个"智"字。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分成三个步骤实施的: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接着讨论、分析办法的可行性。然后体会船长化解危机时的理智、冷静、沉着、果敢。
为了更好地渗透思想教育,我引导学生思考:事已至此光后悔是救不了孩子的,同学们,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在这孩子稍不留神就会摔个粉身碎骨的关头,在这所有的人都期盼着孩子能生存下来的关头,我们快想个办法让孩子转危为安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言为孩子的生还支招献策。有的说:搭云梯;有的说:拉网接;有地说:让水手爬上去救;有的说:让孩子趴下,抱住横木爬回来;还有的说:请直升机帮助…… 在分析办法的可行性时,学生自己发现时间不允许,时间不等人从而使船长的办法凸现出来。
接着,在体会船长化解危机时的理智、冷静、沉着、果敢时我先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品悟、体会船长拿逼着孩子跳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有的说:你快跳吧,周围有20多名勇敢的水手呢,大家会竭尽全力救你的;有的说:孩子求求你了,快跳下来吧,掉到甲板上肯定会摔死的,跳到水中至少还会有一半的机会活啊!还有的说:孩子,趁着风平浪静你快跳吧,只有跳到水里,你才会有生的希望啊!……在交流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尊重,明白了"跳水"这个办法,也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之举,也可能使孩子受伤甚至死亡,但毕竟有百分之五十生的希望,这是船长在权衡利弊之后避重就轻的作为。然后,我继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在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人们都束手无措的这个万分紧急的关头,船长却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们有的说:船长遇事时头脑冷静、理智所以能够想出办法;有的说:船长善于分析周围的形式,所以能够想出办法;还有的说:这个船长是一艘环游了世界归来的航船的船长,曾经遇到过各种风险的,因此,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在探讨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使学生意识并感悟到了船长身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融合统一中互放的光彩。此外在船长机智果断的化解危机的举动中,在水手们勇敢的跳入海里救孩子的行为中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在化解危机时,是以尊重生命为前提的。

2.3.3 感悟如何避免危机、扩展延伸体现一个"联"字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反思,使之懂得:只有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把握适度原则,才能避免危机、防患于未然,并在教学中扩展延伸体现一个"联"字。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分成二个步骤实施的:即感悟如何避免危机和扩展延伸指导生活。
因为前面有了在孩子面临生死关头时水手、猴子、孩子对自己之前行为的反思,也有了对船长角色的体验,因此,我配上音乐深情地说:感谢各位船长,孩子得救了,但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却给了每一位当事人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你又从谁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这一问就让学生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上,深入的感悟并思考了如何避免危机的产生。有的说我从水手身上受到的启发是:开玩笑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不能把玩笑变成嘲笑;有的说我从猴子身上受到的启发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能任意忘为;还有的说我从孩子身上受到的启发是:改变别人的做事态度不如左右自己的思想和情绪,遇事时不要为了虚荣的面子而失去理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面对学生从不同的角色身上得到的不同的启发,我小结到:是呀!遇到危险时,理智、冷静、沉着、果敢的去处理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正如刚才同学所说:做事时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遇到突发的事件,不受外界的影响,不被虚荣的自尊心冲昏头脑,防患于未然,避免危险的发生。
在有了理性的认识之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想一想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该怎样解决?又该怎样避免?谁能结合今天受到的启发来说一说。这一引、一说就使思想教育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并起到了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更好的生活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环节我都努力地体现了预先设想的渗透点(理解使孩子一步步走向危险境地的内因和外因;以尊重生命为前提,遵循避重就轻的原则;把握适度原则,避免危机、防患于未然。)使思想教育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中得以充分地体现,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教育,知道了危险是怎么产生的,该怎样化解,又该怎样避免。三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始终紧紧相扣,层层递进,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他们从感性的课文内容中得到了理性的认识,并借以指导生活,又通过自主的对不同角色的尝试和理解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3.4 注重课后延伸,扩大可持续思想的影响力

每次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刻,我都会把学生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请进了作业自选超市,让他们在课下自选读、讲、写等不同的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继续自主体验,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帽子》一课结束时我这样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隐私,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都有着强烈的自尊,但与此同时又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当我们合上书本带着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感动、我们的思考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我想你们一定懂得了理解与尊重,懂得了用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别人。喜欢读书的你——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爱讲故事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喜欢阅读的你——查阅相关的故事来读一读;喜欢实践的你——用敏锐的眼睛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思考他们真正的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帮助他们。
再如:《永生的眼睛》一课即将结束时我说:回顾琳达的一家,母亲被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父亲由于肺气肿也离开了我们,女儿温迪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依次擦去母亲、父亲、女儿的板书)祖孙三人离去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相同的选择了捐献角膜,选择了用自己的死亡之躯帮助他人健康的恢复,选择了然自己的死更有价值和意义,也选择了让更多的人称为自己眼睛的活的纪念,与此同时也选择了让眼睛得到永生。父亲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仅给琳达上了人生中追重要的一课,也给温迪上了重要的一课,还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位上了重要的一课。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很多同学都表示愿意捐献自己得到眼角膜。我接着问除了捐献角膜以外,还可以怎样?同学们又想到了捐献肾脏、血液……我接着说老师真为你们的话语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愿意在将来用我的死亡之躯帮助他人将康的恢复。然而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起来看一组数字(据全国流行病学2004年调查显示,全国目前大约有190万因角膜致盲的病人,但因为角膜的缺失,每年仅有约4000人能接受角膜移植治疗。而成千上万的盲人只有在黑暗中苦苦的等待……文字下附对比图)你又想说点什么?希望同学们在铭记住这组数字的同时,在爱的奉献(配乐)之中走出课堂,走进家人,走近社会。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的情感已经从起初的感动——愿意捐献角膜——捐献其它可以捐献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应该从我做起,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情况,让更多的人感动、并在感动之余也能效仿琳达一家之上了。
课下同学们有的把这个故事将给了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有的写了宣传单和倡议书,复印后走进小区、走上大街小巷进行宣传。

3.实践体验

在课前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广的了解,此时的文本不仅仅是一篇篇文章而是一个个贴近自己生活的故事,拉近了自己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感受、体验、分享的过程当中,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把一篇篇文章变成了一个个提升自己的过程;在课后延伸的实践与活动中,使学生在对文本更深、更广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和温度去感染、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并把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以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探索一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