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互动让孩子与绘本教学价值点有效地互动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5308 浏览:140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案例背景:《长大是怎么一回事》是集科学性与知识性很强的一本绘本。我们将绘本与主题《我长大了》相结合,同时借助我们幼儿园科技节主题《饮食与健康》来开展绘声绘色的健康活动。如:营养手抄报、我们家的营养食谱、家长助教《科学饮食,健康快乐》、农家小院的各项有趣的生活活动如包饺子、水果拼盘等等。所有的这些活动都从生活中孩子最为熟悉的自身健康成长入手,让孩子看得见,摸得到,动动脑,动动手,做足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各种知识植入脑中的铺垫,然后自然而然的将科学绘本活动《长大是怎么一回事》引入,希望能帮助孩子浅而易懂的理解并感受植物中的生命圈与人类生命的循环两者的相似之处。
案例片段1:
一、观察书面,激趣引题:“这里有本十分有趣的书,书名叫做‘长大是怎么一回事’,长大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本书说的是谁长大的故事呢?”
孩子:“长大就是长高了。”“长大就是懂事了。”
更多的回答还是长高,懂事这两个词。
师:“那老师我呢?算长大么?”
这时,梓洺说,“这也算吧。长大了是要生孩子,然后慢慢老了。”
孩子: “这本书讲的树的故事吧……” 。
……

二、自由阅读,师提出幼儿阅读的要求:

(1)安静阅读,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
(2)看完后把你看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
在孩子自由阅读中,教师倾听孩子之间的交流。并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看懂的画面。孩子说得最多的是小姑娘在吃饭,种子在泥土里等等,尚说不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调整:
对于长大是怎么回事,孩子其实仅指限于对长大或者内心懂事的思考。老师发现孩子跳不出漩涡,就适时的以老师自身来提问,引导孩子扩散思维,然后才进入自主阅读。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让幼儿自由阅读完环节,师让幼儿说说看懂哪一页,问题点切实到位,幼儿有话可说,师组织环节流畅。
同时调整活动:
1.左页、右页不要分开讲,老师让孩子对照观察左页,右页内容,引导孩子思考,“小树长成大树结出果子了,小女孩长成大人生孩子了,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么?”这种对比引导方式孩子更容易理解绘本所要表现的价值点。

2.讲述绘本P1-23页。

案例片段2:

三、大图书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逐页引导孩子阅读:
师:种子需要什么才能长大?“小姑娘需要什么才能长大?”
孩子: “种子需要水” “小姑娘需要吃饭,运动才能长大”
孩子:“那种子也要吃养料。”
孩子:“小树长叶子了,在运动,小姑娘跳绳运动,也长大了。”
孩子:“小树开花结果了,小姑娘也长成大人,也做妈妈了。”
孩子“老师,树和小姑娘好像有关系哦。”
在活动中老师重在对照阅读,引导孩子感受长大是怎么回事。
(1)种子需要什么才能长大?小姑娘需要什么才能长大?
(2)小树开花了会怎么样?小姑娘呢?
(3)到了秋天小树会怎么样?
在观察过程中,孩子对果树的成长变化观察比较细腻,知道这是树的生命圈。但是人生命的轮回倒是除了文字的帮助,所有的孩子都看不出来。
分析与调整:
老师在引导时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观察,阅读理解。孩子渐渐明朗:树长大一点,小姑娘也长大一点,虽然孩子似乎能感觉两者有点联系,但是更多的还是仅指限于小树长大,结果,果掉了,小兔,小鸟吃了,掉地上了,光秃秃了,过冬了,来年长果子了等等;妈妈,奶奶、小姑娘摘果子等等。因为他们读不出 “树的系列变化”与“第二年果树边为什么站着的是老奶奶与小姑娘”的内在关联点,所以也就跳不出树成长的故事,没法子越过树来看人生命的循环。
教师引导调整:

1.适当提示孩子:外婆的成长也是小姑娘——妈妈——外婆,变成了果树边的奶奶。

2.利用心智绘图:小树的生命圈和人类生命的循环。再次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对绘本价值点的认知,从而得出结论:生命周期是一代一代地循环下去的。
案例片段3:
第二次活动:
继续自主阅读P4-29的左页,右页。
师:小树的生长和人类的成长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重点引导孩子观察树与人的自然成长变化过程。
师:冬天小树会怎么样?
师:到了明年春天,小树又会怎么样了呢?
引导孩子讨论:
树的生长是一年一轮的生命圈,你看秋天落叶了,冬天光秃秃,春天来了,夏天来了,小树变成了大树,又结了好多果子,那我们人呢?站在树边的外婆和第二页的小姑娘是什么关系?
出示心智绘图:植物生命圈pk人生命的循环:
得出结论:生命的循环,成长的奥秘。
思考与感悟:
我在组织绘本《长大是怎么一回事》时,将活动分为二个课时来完成,把活动过程分成三个环节,课时一,主要完成:第一个环节是通过书名让幼儿猜想长大是什么回事,并让幼儿说说自己理解的长大是怎样?老师在发现孩子对长大的概念仅只是长高与懂事后,适时的以自己为例子:那老师算长大了么?比较好的将孩子的思维进行了拓展。然后再通过第二、第三环节来验证幼儿的想法是否正确。第二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自己阅读图书,猜想理解其画面意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看懂的图画,这时教师只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做幼儿的听众,不做指导不干涉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在集中幼儿,让幼儿把自己看懂的画面讲给全班的小朋友听。第三环节是教师左页、右页对照讲述图书前半部分。第二课时抛出一个问题:“小树的生长和人类的成长有什么关系呢?”着重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绘本后半部分,通过同上“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的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心智绘图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对生命的循环及生命圈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绘本的价值点:长大是怎么一回事,就是生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不断循环的一个过程。最后再完整讲述图书,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理解长大是怎么一回事,最后在发现树与人类生长过程的相同点,都在不断循环,不断繁衍后代。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幼儿深入了解树的生长与人类的生长的关系,掌握本次活动中心主旨。
原本预计本文图相对简单,不知孩子阅读是否会觉得太沉闷,太枯燥无味。活动中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阅读图书并自己的理解将给大家听,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结果发至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孩子们说得更为精彩了:“这个生命圈会死吗?”“生命圈是不会死的。”“那树会死吗?”“树老了,应该会死,也会被人砍掉的”“老师,听了故事,眼泪好像要流出来。”这本书涉及到了哲学中永恒的话题:生与死。活动中,个别孩子们追问到“树会死么?外婆老了也会死么?”。第一次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之处:孩子看得懂树的成长,看得懂自己与树相仿的成长一个阶段,解读不了人类生命的循环,所幸老师在第一次活动后,进行了思考和调整,进行了适当的提示,帮助孩子较好的理解生命的循环,成长的奥秘。
收稿日期:2013-05-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