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赏析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26538 浏览:1126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是属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作,却因为相似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相似的境遇,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比赏析,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两首诗作的意蕴。
【关键词】《咏史》(其二)《拟行路难》(其四)
比较赏析
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因为相似的出身,相似的遭遇,写出了具有相似情感的诗篇。左思的《咏史》(其二)长于比兴,表达直白,是失意中忧愤的喷腔而出,更是压迫下不平的血泪控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抑扬顿挫,含蓄委婉,是逆境中痛苦的长吁短叹,更是落魄中无奈的忍气吞声。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杰出的诗人。司马家族统治下的西晋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朝代之一。左思出身寒门,因为当时门阀氏族把持朝政,寒门庶族常常受到排挤,他仕途不得意。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了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他的诗赋成就很高,他的《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他的诗,谢灵运认为“古今难比”,钟嵘《诗品》也将其列为上品。《咏史》诗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其二写到: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无独有偶,比他晚一百多年的南朝鲍照同样生活在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
?偊b刘毅传》)的门阀社会,鲍照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憾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尽管他的诗文在南朝时已和谢灵运一样,成为很有影响的三体之一,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 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 ) ,但是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居然史书无传,仅在《宋书》及《南史》的《临川王义庆传》中附带提到几句。鲍照身前身后之寂寞冷清可见一斑! 钟嵘曾为之叹息: “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 ( 《诗品》 ) 仕途的艰难,世道的不平,世人的冷眼,年华的虚度,岁月的消磨触动着诗人敏感的心灵,在精神压抑中迸发出来的愤懑之情,在他的笔端化为警世的闪电,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指黑暗的现实。他的《拟行路难》第四首,即是鲍照此类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其中写道: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与左思的《咏史》(其二)相比,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相似的比兴手法。《咏史》(其二)前四句用涧底松来比喻英俊人才,用山上苗来比喻世胄子弟,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所以社会地位就会有天壤之别,由此展开评论。《拟行路难》(其四)则用“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起兴,认为人生的境遇就像水倒在地上会向不同的方向流散一样,人生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也在揭示由社会地位带来的不公。
在表达的情感上,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才能湮没、壮志难酬的遗憾和对氏族门阀制度的极度愤懑和鞭挞。左思《咏史》(其二)从第五句开始,由自然现象直指社会的不公,语言犀利直接。写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而且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历史上比比皆是。作者借用冯唐至死不得重用的典故,一方面表达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的遗憾,同时也是刺向门阀制度的一把,是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和批判。《拟行路难》(其四)从第三句开始,同样由自然现象过渡到“人生”,说自己“心非木石岂无感”,他似乎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不然,只要深研诗意,就可以体会到诗人故作恬淡的语言中蕴含着的无限愤慨 。他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他越是自我宽解,故作超脱之语,我们就越是感受到他那颗被压抑的心灵在对命运苦苦地抗争。
两首诗又各有特点,《咏史》(其二)语言铺张华丽、对仗工整、长于用典,全诗用到的对比手法,起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果。诗中把涧底松和山上苗,径寸茎和百尺条,世胄和英俊,金张和冯公放在一起做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合理的事实,给读者以强烈深刻的印象,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拟行路难》语言质朴,句式相对自由。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气势连贯、浑然一体。更难得的是鲍照用如此浅近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含蓄的诗意和深沉的感情。语言的平易与诗意的深邃,二者的融汇,使诗歌古朴而不流于浅露,含蓄而不失于生涩,具有一种浑朴莽苍的格调。诗歌不以文辞取胜,却以真情动人。可见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也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在情感的表达上,今人吴调公评《咏史》(其二)说:“如果一‘蹑’一‘沉’还属于冷眼观察,那么后二句转入对‘地势’和‘由来’的揭示,就表现为诗人痛心疾首和大声疾呼了。”(《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所以诗人的情感表达是直白的,是愤怒中的喷盆腔而出,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拟行路难》中则说“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如果说前面的“心非木石岂无感”还能表现诗人的慷慨义愤,那么后面的“吞声踯躅不敢言”就变得那么的痛苦和无奈,实在是精神极度压抑中的低吟浅唱。所以诗人情感的表达是委婉的、曲折的,就是这种委婉的表现,更加反映出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两首诗各有所长又相映成趣,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放在一起比较赏析,更能体会两位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和复杂的人生况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