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改新课改下当前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有着尴尬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30895 浏览:1366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每年“”的政府报告都会提出要把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可是教育的投入却还不如非洲的乌干达。中国政府早就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重要工程,但现实却是应试教育硝烟弥漫。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在农村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作为农村的音乐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应对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尴尬?我想,我们除了面对现实更要积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尴尬;思考
1992-7711(2013)12-028-2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中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现如今的素质教育虽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应试教育的阴影却还始终笼罩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始终上不去的现状,令音乐教育者们感到无比的尴尬与无能为力。因此,本文针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一、当前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主要存在的尴尬

1.课时开设无保障,影响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

由于音乐学科是非升学考试科目,所以被冠名“小三科”。从周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一般从小学五、六年级起音、美就基本停上,改上“主课”,到中学一般初三时也是被基本叫停的。学校对音乐课的开设时间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衔接,影响了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

2.师资配备不均,整体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对于教师的配备,现实中存在着两种极端:有些学校由于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师;而又有些学校由于音乐教师过剩,让音乐教师改教其他的科目,因而学生素质以及整体教学质量上很难得到保证。

3.学生、家长不重视,影响日常的课堂管理。

农村的中学生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音乐课的认识很不到位,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的开设没有什么意义,以音乐课为“趣”;而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也不高、意识落后,对音乐等课程的认识也有偏差,认为音乐课与孩子的升学没有关系,通常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误,通知家长也不当回事,影响日常的课堂教学管理。

4.“抢课”现象,增加了学生的学科歧视观念。

“抢课”主要表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用音乐课时间上所谓的“主课”;另一种是个别后进生离开音乐课堂去补习“主课”。由于不是升学考试科目,音乐课被莫名挤占也就成了常有的事,当出现课时任务完不成或临近考试时,主课老师就会主动来“借”课,有时甚至动用班主任、领导出面协调,即便你特别不情愿,还是得碍于面子不得不借。因此,在学生中就造成了音乐课可上可不上的不良影响,增加了学生的学科歧视观念。

5.教学设施落后,增加了实施新课程的难度。

农村最常见的音乐教学设施表现为:“三尺讲台”一支粉笔,顶多再加个钢琴、VCD。靠得是教师的一张嘴在为学生展开想象、抒发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在漫长的历程中,这种形式一直占据着农村课堂的主流,有限的教学资源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真的很难实现课程目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需要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如果教学设施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条件没有跟上,那么即便老师掌握了再多的新课程理念也只能是望洋兴叹。这也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个典型问题。
这些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让我们感到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犹如在夹缝中求生存,学生的素质很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也是一片黯淡。
那么农村音乐教育为什么总会这样老大难?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呢?

二、探究问题的原因

1.领导的因素。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却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校长们都承认:“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要打破应试教育框框,要探索和实施起素质教育。但事实上,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各校仍然会把升学率摆在首位,一切以考试科目为主,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小三科”搞不搞好也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当课时、师资、资金缺乏时往往会把音乐、美术等小科目暂时放到一边,这当然也是很无奈的。
2.学生的因素。环境氛围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因此,音乐教师时常会为课堂纪律而发愁。假使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就会趁机“捣乱”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若教师过分严肃又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不参与配合,教师演独角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3.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甚高。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就是为了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统考科目的分数,音乐课考不考及格没有关系。正是这些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的认识上的落伍与偏差,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策略的思考

面对种种尴尬的境地,我们除了面对现实,更要积极思考: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实施好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和探索?立足实际,找寻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生存策略,为此,尝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努力争取音乐教学的配套设施,尽可能地开发地区资源。

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因此,努力争取音乐教学的配套设备,尽量争取增添音乐教学设施以改进我们的音乐教学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着力于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农村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却是单调和单一的,这很不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内容需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事实上,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农村学校完全可以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部分学校的秧歌、戏曲和民族音乐舞蹈进课堂就是成功的尝试。

2.踏实工作,用学科的魅力去影响和转变人们的观念。

学科的大小本身就是一种偏见,音乐的学习最终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尽管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予认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是会随之改变的。因此,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坚定信念,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理直气壮,勇于向“抢课”者说“不!”。在各类活动中展现自我,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用取得的成果、用学科的魅力去影响和转变人们的观念,使“美”真正回到人们的身边。

3.紧密联系家庭,配合做好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除了社会的普及和学校伴以正确的实施以外,也需要家庭的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农村的特殊环境更赋予了这种关系一定的特殊性。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很重要。因此,要做好音乐教育,就不要把联系家长的责任推卸给班主任或校领导。搞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不仅关系到能否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音乐课以及音乐老师的态度,关系到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

4.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营造校园音乐教育氛围。

充分利用和营造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可采取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礼堂、甚至多媒体教室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使之形成特色。利用学校广播站,可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利用学校大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可举办常规性的歌咏比赛、文娱汇演、音乐讲座等。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无形中得到了拓宽,艺术性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农村学校的有限条件就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人文素养也必将得到大面积的提升。

5.加强教研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现在的农村师资虽说不像往年那么紧缺,但城乡的差别依然存在,这也决定了农村教师接受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能参加区、市级以上活动的机会也不多,信息的闭塞让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差距越拉越大。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适当为农村音乐教师创造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而作为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总而言之,要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要使农村音乐教育水平得到较快发展,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当然这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研员、学校、家庭与音乐教师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齐抓共管、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音乐教育必将会是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