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才培养差别化人才培养中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22923 浏览:99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只有在本科阶段接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前沿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在研究生阶段脱颖而出。主要探讨在基于差异化战略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如何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对开展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研究探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本科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
关键词:差异化;人才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唐洋(1983-),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聂绍芳(1966-),女,湖南沅江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南华大学教改课题“基于差异化人才培养中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XJG042)、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研究”(课题编号:湘教通[2009]321号)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17-0016-02
迈克尔·波特针对企业产品的竞争提出了“差异化战略”理论。他认为,不同战略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差异化。虽然在提供竞争优势方面差异化战略不能完全保证,但是对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灵活性、兼容性、方便性、维护需求等各项服务水平以及降低产品成本等特性采用该战略就成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迈克尔·波特的“差异化战略”理论虽然是针对企业产品竞争而提出的,但同样可以用于指导人才培养。目前较为主流的人才类型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为分类标准,一种是根据人才培养目的来划分。前者将人才划分为学术性(即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和应用型(或技能型、操作型)(即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后者则分类为研究型、复合型、创业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人才类型。目前在我国本科教育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点,例如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重视传授和再现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差异化战略引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旨在通过差异化人才培养提高本科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提高本科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差异化人才培养中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也是确保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本科生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1.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个人的全面成长

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类,根据科研的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针,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科生在科研实践中,要参与课题选择、文献收集、信息筛选、课题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提取、科研报告撰写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实施既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也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信息及时交流。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沉着冷静,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勇于面对失败,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见,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

2.差异化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型社会的实现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表明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任务。在差异化人才培养中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社会需要所提出的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措施。科研要取得成功首先需要科研立项富有创意,切忌大众化。这就要求本科生在进行科研时,要重点关注科研题目的选择,充分发挥想象力,选择从与众不同的方面去阐述同一个问题。这就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从而为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二、差异化人才培养中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路径

本科院校的人才质量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然而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目标是极为关键的问题。本科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方面,因此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

1.积极倡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高校的活力在于科研。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而且对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扩大视野等大有裨益。因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获得优良成绩、开展研究性学习法的前提。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贯彻落实好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3]学生在撰写一篇文章时,往往需要查阅数十种资料。他们从中发现不少问题,然后通过自学或请教得以解决。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技能。同时,论文发表后产生的共振效应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育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缺乏探索性学习。若要有效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是最基本的方法,其成功实施也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教学改革路程中的里程碑。通常教学与科研结合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引导式、灵活式教学方式形成发散式思维。目前,我国部分大学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比如清华大学实施的“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让本科生直接参与或制订研究项目,开展科研活动,实现了学习与科研的有机统一。另外,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也有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它让学生在训练中了解到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动态,学会采用科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创新意识。[4]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