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素养新课改下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语文素养探索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15051 浏览:605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也是有它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人文性。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尊重人格和人性的人文精神是国民优良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语文良好习惯的调查,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民族地区,语文素养,现状对策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是一所民族高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所以,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提高族地区中学生语文素养。

1.民族地区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从2010年10月以来,我们通过调查、座谈、查找资料,发现我校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书写能力差。我们通过调查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家庭作业本和课堂笔记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难辨,点画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体,特别是家庭作业和课堂笔记又是涂,又是圈,很不整洁。真正把字写得美观工整的寥寥无几,更为糟糕的是,书写差的同学对写字不当一回事,没有引起重视,觉得字写得好坏无所谓。
1.2 错别字多。我们在调查中看到民族地区的学生作文,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5个以上的错别字。不仅是写作文,就连写计划、写总结、写假条、办黑板报,甚至写检讨,都要写错别字,可以说错别字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1.3 文知识面狭窄。现在的民族地区中学生读得少,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外,其他的便背不了几篇;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几位文学大师外,其他的人便陌生得很,以致于说话写文章常常闹笑话。学生的眼界十分狭窄,知识贫乏得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看过“四大名著”。语文知识的贫乏苍白,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二者常常是恶性循环。
1.4 头表达能力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族地区中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普遍存在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羞怯,胆子小,不敢说话;第二个问题是立意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不具体;第三个问题是思路混乱,结构不完整;第四个问题是语言贫乏,粗俗,口头禅比较多,方言比较普遍。
1.5 文能力比较弱。最突出的问题是审题能力差,选材不得当,内容空洞。很多学生不能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方法,写出比较通顺的文章;有些学生有亲身感受,却就是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层次,不是过于简略,就是废话连篇。在命题作文中,主要问题是内容单薄,语言刻板,尤其在议论或说明事理时,多数学生的作文论据不足,论证角度单

一、作文空洞无物。

2.民族地区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对策与实践

2.1 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2.

1.1 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1.2 注重教师语文素养的丰富与提高。

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可以重塑学生的人格,重铸学生的灵魂,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影响其一生。但可以肯定,没有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将无法影响学生,几乎不可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中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之外,还应具有如下不可缺的素养:

一、人文素养。

人文性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语文学科性质上一个显著特点。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应有历史、哲学、语言学、法学、文艺批评等文化知识,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中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对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的现实情境。

二、美学素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而,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会在教学中追求美的享受和意境,为学生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运用规范、标准、漂亮的语言与学生亲切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得到美的体验和熏陶。中学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美学方面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在陶冶自己审美情趣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提升自己美学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三、实践素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都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体验,也必然要求教师要加强实践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为: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讨论、游戏、表演、欣赏、评价进入课堂,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具备了这些实践素养,就能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语文课程领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2.

1.3 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

学校硬件条件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了使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加刺激的新异性。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增强课堂新异性,增添学习趣味性的有效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能有效避免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刺激带来的乏味、枯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如讲授《荷塘月色》,可以通过课件,首先让学生观看朱自清先生照片、清华大学校园及清华园等相关图片,再展现清华园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月下的荷塘等优美画面,辅以朗诵、文字说明、背景音乐等,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味作品中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朦胧美及作者在写景中所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的兴趣。

2.4 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民族高中语文教师的追求。

2.4.1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4.2 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2.4.3 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2.5.1 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

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2.5.2 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

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2.5.3 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例如,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
总之,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依托省级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民族地区中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文诗山.《浅谈民族地区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中华教育论坛》,2008.6.
石国利.《新课改下中民族地区语文素养的途径》《新时代教师》,2010.

3.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