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众化网络传播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优势与局限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9649 浏览:278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拓展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渠道。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在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分析网络传播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优势与局限,把握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优势;局限;话语权
1812-2485(2013)06-012-003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高校开展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网络大众化的进一步普及,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各大校园网中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专题教育模块。例如“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专题学习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模块,马克思主义专题论坛,网上党校等等。
另外,网络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和红站,比如“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中国红站联盟”、“中国”等。高校的红站有清华大学的“红站”、南昌大学的“红土地“、中南大学的“升华网”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和红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力补充,提供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资源,推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进程。
1网络传播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优势

1.1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丰富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和教育,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教育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传统的文化条件下,信息资源的获取十分困难,但是在网络中,教育者可以很方便、快捷的从网上获取教育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高校校园网可以实现与国内各大主流新闻网站、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红色教育网站甚至国外马克思主义网站的链接,形成庞大的资源数据库,极大的拓宽了知识来源,满足受教育者对知识“点、线、面”的需求。另外,网络上教育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展现,使事与理、情与法、形与声有机融合,赋予生硬的理论以亲近的文本与活泼的形式,不但增加了信息容量,还使教育内容更系统、更形象、更立体,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1.2网络的超时空性拓宽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的角色范围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份固化,很难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角色的互动互换。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一门课程都是由一位老师教学,而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惯用的思维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刺激。且由于单个教师的知识水平、知识储备有限,可能无法迎合不同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探索需求。时下的大学生,普遍对名师、名校存在着一定的崇拜和向往,但由于时间、地域的限制,大学生们很难亲临现场去聆听名校名师的现场教学。而网络打破了“一支笔、一个讲台、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网络上存着许多“看不见”的老师,受教育者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走入另一个课堂。各个名校的精品课程网站上也有着丰富的精品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感受名校的课堂氛围、一睹名师、名家的教学风采,搜集到许多有用的学习资料。

1.3网络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普及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联网使用率已达96.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全体网民的11.9%,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所占比例达到了30.2%。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大众化时代,而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利用好网络资源,那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高校应该充分运用大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打造网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阵地,将大学生牢牢的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来。如今的大学生已经将越来越多的课外时间都投入到了网上,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渗透到了网络上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主流文化已经占领了网络上的主要阵地,则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也无形之中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受到了主流文化的熏陶。另外,一个课堂,只能教育一个班或几个班级的学生,但是网络课堂、网络教育资源却可以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教育一个学校、甚至外校的学生,及大的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普及率。

1.4 网络的交互性增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和传统的媒介传播通常都是单向“灌输型”,课堂式教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通常较少,而且互动也多是老师和学生一对多的互动,很难实现一对一的交流。而传统的媒介传播更是因为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时间差、地域差,互动更是无从谈起。而网络文化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在网络文化中,不同地区的人可以就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通过互动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教育者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解答受教育者的疑难问题,受教育者可以向教育者反馈教学效果,实现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使教育时间得以延长、教育内容得以拓展和深化。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网上与其他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看法、拓宽思维,增强思辨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 网络传播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局限 学术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