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中小学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目前状况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4736 浏览:112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两股“改革潮流”的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断升温。在新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断进行调整,与此同时,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滞后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以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现状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现行基础教育部课程改革的趋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反思与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其他相似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现状;反思与重构
1671—0568(2013)24—0014-03
2001年 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改变课程评价”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以此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教学评价各方面都试行了诸多改革。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滞后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反思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重构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选取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现状研究这一视角,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课改趋势,反思和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其他相似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已有研究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并且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作为评价内容,但仍把教师教学行为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更注重对不能直接进行观察的内容,如学生的思想、态度、感受和情感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不仅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还注重学生的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不再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和评价来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许多地区的校外机构都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测量来对学校教师进行评价,美国东部的特拉华州(Delaware)已经规定学生学习是教师评价的一部分。美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传统上主要是通过各种考试来进行,认为考试可以准确反映教师的教学。现在则出现更多的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档案袋评定、课堂评定等,以对考试不能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其中,课堂评定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但同时也要对影响学习的间接却又十分重要的因素进行评价。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就是一个间接因素,教师应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进行评价,如学生注意力的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课堂讨论、参与度的提高等。
2.国内研究现状。经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中相对全面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其作者潘娟从教材与专著中抽取4本,从教育实践方案中抽取3份,从期刊杂志中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文章中抽取15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包含22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中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形成策略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基本上囊括如下四种:①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要素,然后进一步分解;②依据非固定问题确定标准,针对性强;③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分类,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等;④依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过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即以学评教。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体素质的提高。在现行教学评价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知识性目标达成,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设置上,诸如,“教学目标明确”、“ 符合学科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等。可见,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这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却是极大扼杀,传统课堂教学中生命性严重缺失,传统课堂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所培养的仅是学生机械的“短时记忆”,而非“有意义”的学习,因此这种教学方式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与反感。
2.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人”和“评课”相混淆。从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可以发现,教师成为了评价客体,课堂教学评价已演变成了教师评价,这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是不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是评价客体,而不是具体的“人”。对于课堂教学这一评价客体,由外部评价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构成了不同层次的价值需要。课堂教学这一评价客体必须首先满足学生作为价值主体的需要,所以必须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
3.评价内容过分关注教师而忽视学生。从对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结构上有大约 70%左右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仍然是按照要素分解法对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解形成的。这种做法比较容易操作和运用,很受欢迎,但易造成重教师轻学生的局面,并且不能对课堂教学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进行全面的评价。
4.评价方法重实证轻人文。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受西方实证化教育评价方法的影响,我国课堂教学评价走上了“实证化”、“定量化”道路。分析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运用方法是二次量化的形式。这种课堂教学评价忽视了教师的个性,调动不起教师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兴趣、情感、个性等因素拒之于课堂教学评价之外,唯技术至上,远离了人本身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评价变成了一个机械、死板甚至是对立的过程。
5.评价标准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运用方面更多是以奖惩性为目的,即把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与对教师的奖惩结合起来,是静态的一次性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就其较典型的优质课评价形式看,有的青年教师“一课成名”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平时大多数课的教学水平并不高。新教育教学观念难以内化为教师们的要求,过程性评价没有落到实处,在突出终结性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下,已经被掩盖。

三、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反思与重构

1.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反思。

(1)评价的功利化目的制约。在传统评价选拔、甄别过程中滋生的功利思想,对课堂教学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不能在提高内在精神品质上下功夫,而是受评价功利化目的驱使,不断追求外在的、物化的、数字化的、虚假的发展。在这种评价中,评价目的被异化了,本应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成了对教师的鉴定和证明;选拔被当作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而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常有意无意地被忽略。
(2)评价理论研究的滞后。我国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队伍及其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我国在督导评价机构、评价的规章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文件中对评价的吸纳运用等基本是空白。只是到 8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才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评价问题长期缺乏深入研究,不仅造成了考试、测量、评价、教育评价、教学评价等基本概念的混淆,而且造成了评价理论、评价制度等严重落后于评价实践。同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而成熟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机制、评价制度以及具体的评价操作方案也很缺乏。学科系统内部存在着极大的混乱,稚嫩的学科一时还无法承载实践的要求。
(3)评价传统的制约。课堂教学观决定课堂评价观,目前的课堂评价观主要是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传统教育观从本质上讲,就是主知主义教育观或科学主义教育观,它构建了以教师、教材(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教师,通过评价教师的教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同时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是不妥的。
(4)受外来教育理论的影响。毋庸置疑,凯洛夫的教学思想对我国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显然,他的观点强化了教师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相应地,在这种课堂教学观的影响下确立的评价观就是“以教论教”的评价方式。客观地讲,苏联教学理论中一堂好课的要求对规范我国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于苏联教学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缺陷,造成这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先天不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这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又构成了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2.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重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价值基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价值取向重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二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上,以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原则,力求为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潜质提供时空条件。
(2)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结构。
第一,确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以学论教,拓宽学科的育人价值,而不是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第二,追求高效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求教师既要拓宽自己的认知领域,又要把自己的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潜在状态以及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的关键一步。同时,教师还需要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主体的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调控,以追求较高效率。
(3)借鉴美国优秀教师的课堂观察量表,重构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根据美国优秀教师的课堂观察量表,结合学校实际对其微调,对现有课堂展开观察,收集数据等一手资料,进行相应分析,编订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修订课堂观察量表时,每一个观察点都应有操作性定义,使其可操作、可测量,以便保证最后观察结果的信效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万伟.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12.
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陶瑞忠,李庆丰.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教育评价,2006(2):45-46.
[5]魏林灵.对传统教育观的反思[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3):23-24.
[6]蒋竞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8):41.
[7]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2003,(8).
[8]张天雪,李娜.教师教学准备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6).
[9]余艺文.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10]魏游,潘洪建.近十年来教学评价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9,(8).
[11]Charlotte Danielson & Thomas L. Mc Great,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c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pp.33~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