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探析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2834 浏览:981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的进步,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式”的学习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的学习,课改后已纳入高中课程的必修课。本文在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很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文章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高中
1671—0568(2013)24—0035-02
随着近几年来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悄然兴起,它是一门兼顾知识培养与技能培养的一门工具类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具有很高的创新教育要求。它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之后,还要有一种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的意识,试着动手去做,在实际的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发现所学知识中的不足、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素质教育的主旨就是改变我国高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低下的现状,把学生的创新潜能挖掘出来,发扬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以人为本的意识。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学校的教育最主要的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少,但是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所学的内容,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中信息技术并没有十分固定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对软件的使用和学习,而近几年软件数量暴涨,很多前几年的软件也早已更新,信息技术教学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因此,我们只有充分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才不至于落后。

二、信息技术课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内容

1.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学生们对事物、事情的兴趣,勇于去发现事物的某些独到的地方,善于探索的意识。创新往往来源于某一时刻的灵感,灵感的产生通常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加之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发现事情独到的方面,实现某一领域的创新。创新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创新意识需要后天教育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发展起来。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计算机的产生就可以看作是无数创新的行为,计算机技术也无时无刻不在创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2.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发现或创造一种新的方法或者途径来解决某一问题或者事物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过程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一切智慧和能力,一切所见所闻,深刻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为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能够回答问题。要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从多个方面去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对事物和问题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牛顿曾经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因此,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大胆的“猜想”。
3.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计算机是一种对动手能力有特殊要求的日常应用广泛的工具,计算机的整个发展历程都是在创新的过程中走下来的,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计算机课程一定会有实验,实践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机。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还要着重注意实验内容的确定。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更加关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允许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的点拨就行了,整个实验过程的绝大部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将实验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4.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新课程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可以产生更大的兴趣。计算机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成功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运用启发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对自己所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和发现不足。如在讲解word文档的图文混排时给学生一篇打好的文档,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做成一篇精美的插图的文档,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个人的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的途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指的是不在教师的监视下,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然后自己寻找学习的方法,整个学习过程都由自己来控制,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有自己思想的人。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已经积累的经验能够对某一客观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能够判断对或错、美或丑,并对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学习。自主探索就是要一些由自己去发现,自主学习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自主学习,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分析,然后发现一些不足,并试图解决这些不足。合作学习就是经过自主学习之后,对于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资源的共享利用,解决彼此的难题,还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技巧。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培养学生一种能够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学习的能力,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特点,通过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对社会有用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王相东.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前景[N].中国教育报,2011,(9).
黄荣怀.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人才培养[N].计算机世界报,2009,(15).
[3]张赐琪.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五大趋势[J].民办教育动态,2011,(7).
[4]陈国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