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肢体肢体语言对体育教学中重要量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34094 浏览:1572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是美的艺术,体育教学较之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课不仅是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美”的感受与传播。因此,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体育教学的施教者的劳动形态更应该具有审美性,体育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其仪表、仪态、一举一动无不时时刻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可见,体育教师除了要注意自己的服饰、装束之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体育教学 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不仅仅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肢体语言。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环境、学生实际情况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光用口头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师还要运用合理的肢体语言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和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乐于接受体育这门课程,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提升身心素质,陶冶情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自己的服饰、装束之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

一、肢体语言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人体形态无声语言具有直观形象和意寓广泛的特点。教学中师生的形体语言交流主要是以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通过视觉来感知的,能变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的形象,把不具形象的语言变成可感的态势,具有极强的直观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不仅能将语言化为可感态势,而且能抓住体育中某个特质塑造直观的体育形象来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提高学生的体育记忆力与想象力,并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体育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因为体育无法确切描绘任何事物,体育形象也很少有精确模拟的可能,体育比其他艺术更为抽象。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这样一点:体育是抽象的,欣赏体育需要一种模糊思维,而形象思维具有明显的模糊思维的特征,可见形象思维和模糊思维并不是相悖的。形象思维往往能激活模糊思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肢体语言塑造的直观体育形象就像一个神奇的“按钮”,通过它的传导与激活效应能将形象思维引向抽象思维,将浅层次的思维导向高层次的思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模糊思维往往可以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受到启发,迸射思维的火花。如教师描绘体育形象化的一个造型,认真聆听体育的一个神态,陶醉于体育情绪的一个表情,或不经意间受体育感染的一个动作都能使学生受到启发,与之产生“共振”效应,在有趣的体育课堂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想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面带亲切的微笑,用诚挚的眼光注视学生,再加之富有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这样学生就能从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希望不要辜负教师的期望,良好、积极的教学气氛由此建立起来,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一举两得,实现“双赢”。
此外,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还能对他的有声语言进行补充,对其起到加强作用。上文指出,体育无法确切描绘任何事物,所以即使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体育动作该如何做,学生也会觉得一头雾水。但是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为学生亲身示范体育动作。比如在教授篮球动作时,教师可以手把手地将投篮动作一步步地进行分解,利用肢体语言为学生示范如何正确投篮,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节奏。

二、肢体语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体育与体育都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包括体育、体育在内的人类艺术活动。远古社会的劳动不仅形成了最初的节奏与音调,实际上也形成了伴随体育进行的最初的体育姿势。《中国体育史》提出:正是因为劳动赋予了体育的节奏、音调和舞姿,所以在远古社会,体育和体育基本上是同时诞生和形成的,因此,我国古代文献中常常将体育称之为“乐舞”。
体育是一种情感艺术,情感训练应该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常常是以情感是否介入为标准。正如美国体育家穆塞尔所说:“表情在体育教育中占有中心位置,体育教育应从表情开始。”在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大影响,起到了一定的感化作用。那么体育教师怎样才能通过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体育呢?笔者认为体育兴趣是营造体育的前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用肢体语言给学生以鼓励与肯定,以确立学生对体育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当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很好地实现目标时,教师要竖起大拇指夸赞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更好的面貌投入体育活动。其次,体育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印象应该是一个善于运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艺术家。诚然,如果教师一直板着面孔进行教学,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可以想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或带领学生聆听体育时可采用一些形象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如传授知识时富于感染力的动作,聆听不同性格色彩的体育时表现出的不同表情,以及用形象化的造型模拟体育的形态等。这种方式看似是外在的,脱离体育本位的,其实只要老师把握好“度”,对学生体育情感与表现力的培养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充满,教师首先要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出一定的体育感受,如听到让人高兴、愉悦的体育消息时面带微笑,听到伤感的体育消息时面带愁容,听到舒缓悠扬的体育消息时可以轻轻摇摆,听到节奏感强、充满动感的体育消息时则可以手舞足蹈。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与体育对话”的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像老师一样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体育的内心感受。其次,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学学指挥家,运用肢体语言的特有的风采去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如教师在指挥学生歌唱时,其潇洒投入的肢体动作一定会唤起学生的与共鸣。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一起在聆听体育时进行划拍指挥,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更加集中,身心一定会更加投入,体育自然而然就会迸发出来。教师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创造体育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教师要学会巧妙地引导学生将外在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转变为内在的感受与体验,由“形”的表达转化为“心”的感受,即排除矫揉造作的形态模拟,用发自内心的肢体语言去与体育交流,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中的性情中人,才会从体育课堂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当体育的声响刺激学生的听觉再作用他们的心理时,就产生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当把这种内心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的同时,就产生了身体的律动。以“火把节之夜”这部作品为例,在一段深沉的演绎之后,旋律由慢到快,一步步把旋律推向了。在这种旋律的烘托之中我们好像看见无数张渴盼幸福的脸,是期待幸福降临的脸,是祥和宁静的脸,那是充满团结精神的脸。他们在祈祷,他们在住院,他们要打倒恶魔获得幸福。这就是力量,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让我们在旋律的引领下情不自禁地为这种力量而欢呼,而沸腾。似乎,我们要战胜的已不仅仅是恶魔,而是这世间一切的不公与屈辱,是让我们饱受委屈与压迫的恶魔。用正义的火把,烧掉恶魔,烧掉屈辱,照亮村庄,照亮这世界;用正义的火把,用团结的火把消除人们心中的愤怒,擦干脸上的泪水,换得一片祥和。第三段,这一段大有一气呵成之势。节奏渐渐明朗,好似看到了一片欢庆火把节的祥和景象。人们聚在一起,老年人安康,祥和;孩子追逐着,嬉笑着;青年男女嬉笑细语。节奏渐渐缓和下来,让人有种想要亲身体验的冲动,强化了听众们对火把节的憧憬与盼望,更加突出了少数民族同胞们对于火把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重视。我们貌似可以通过耳朵“看到”这样一篇景象:一个大的火堆旁边,各家各户围起了小小的篝火,家人团聚,共同为驱除恶魔的祖先祈祷,愿生活幸福祥和。渐渐地旋律在加急,在加重,人们好像把小小的篝火围在了一起,大家载歌载舞,预示着团结的繁荣的景象,预示着他们有能力有信心赶走生活中的一切恶魔。
三、结语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端庄、稳重,表情亲切、自然、潇洒,手势准确、自如,既能充分展现教师的审美修养,又能给学生以优美感和高雅感。学生是非常善于模仿与学习的,教师优雅、得体的肢体语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效仿,不知不觉地提高审美鉴赏力。
参考文献:
宋加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肢体语言交往[J].金色年华,2010,(4).
范军.简析体育教学中的肢体语言[J].当代教育研究,2008,25(2).
[3]樊彦杰.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J].管理教育,2008,(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