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浅谈浅谈怎样使环保意识贯穿在地理教学中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7400 浏览:238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总是处在很绝对的对立之中。或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的存在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理所当然地主宰和奴役自然,于是无节制地掠夺开采资源,浪费资源,破坏我们自身生存的环境;或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的奴隶,这个碰不得,那个摸不得,一切的一天由命。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这一基础和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只看眼前利益,毫无节制地掠夺开采资源,浪费资源,污染资源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将是人类代代无法弥补的问题,也是给子孙后代无法交代的重大问题。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本人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一、以道德教育为基础

大家知道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加强对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方面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危机,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人的真正意义,真正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以行为习惯教育为辅

如果随意践踏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那么将会导致我们要呼吸的空气被污染,我们要喝的水被污染,我们要吃的食物被污染。因此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仍垃圾,平常要求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少用一次性用品,如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饭盒等,自带餐具,减少白色污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以智能教育为主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汽车生产与环境问题;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与环境问题;核电站的建设与环境问题,过渡开垦与环境问题等;过渡捕捞与环境问题等,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尽管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但从中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或多或少对环境有影响,甚至有致命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会有差异,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从而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了解一些会威胁到人类未来的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例如当今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许多动植物的灭绝、贫困、饥饿、环境恶化、城市退化、人口增长、健康、冲突和人权侵害。这一教育新视野强调了发展可持续未来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整体的、跨学科的方法,以及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进行的改变,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分辨是非能力,加强环境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自觉的环保卫士。
当今国际社会强烈相信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可持续未来所需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开始被视为一个学习如何在考虑到经济、生态和所有社会平等的前提下作出决策的过程。培养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这为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视野,这要求我们对教育体系、教育策略和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定位,以使所有人能够以符合文化和当地情况的方式进行决策和行动,解决威胁到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各种问题,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