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并重浅谈语文教学中“疑探并重试述拓展延伸”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32548 浏览:1465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究性教学主张学生的思维由问题情境产生,并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巾,有很强的指向性,强调学生个人能动的学习、质疑、思考、实践,并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质疑的思维过程。在运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质疑氛围的营造

“有疑”足个关键的环节。然而,要使学生有“有疑”,首先必须令其愿疑、敢疑,而愿疑、敢疑是有疑的前提。要培养质疑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心理暗示、富有亲和力的沟通、有效的欣赏鼓励及名人故事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自己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能使白己变得聪明。其次,必须坚持教学的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建议推行“三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所谓“三不”,一是不迷信书本,二是不迷信名家,三是不迷信老师。所谓“三欢迎”,一是欢迎质疑,二是欢迎发表与文本不同的见解,三是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所谓“三允许”,一是允许说错做错,二是允许改变观点,三是允许保留意见。

二、质疑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质疑的积极性,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是个好兆头,但时常会出现质疑的问题不集中,见字问字,见词问词,有的甚至是“想到什么问什么”的臆想乱问。针对学生质疑的“乱反射”现象教师应当因势利导,首先帮助学生寻找质疑的切人点。引导学生寻找质疑切入点常用的方法是:1、在旧知识的固定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思考质疑;2、在思维的起点处、转折处和发散处思考质疑;3、在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和应用于生活的实例中思考质疑;

4、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关键处、延伸处和发散处质疑等。

重要的是在质疑的实践中,适时地体验、总结、感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忌空洞的方法说教。
1、对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精髓,是作者画龙点晴之笔,在课题处质疑,能帮助学生推想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除常用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类的直线型质疑外,更提倡采用猜测型质疑来提提问题,这样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并增强问题的指向性。
2、对重点词句质疑。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深入理解这些重点词句就能更好地解读文本的思想内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层层递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
3、对文章特殊内容质疑。为了更好地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往往会运用环境描写、插叙、倒叙等手法。对这些内容,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进行深入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题。
4、对重复语句质疑。不少课文,作者运用重复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在此处质疑,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从存在疑惑的地方人手质疑。这样容易激起学生思维

的波澜,学生最愿意从中去质疑。

6、找出文本中与自己的情感认识不一致的地方来质疑。

7、从文章中找出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不符合的地方质疑。因为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些描述是“虚假”的,于是持着怀疑态度想探个究竟。

三、探究能力的培养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长进。所以,质疑并非目的,探究解疑才是最终结果。
1、学会独立探究。首先每个问题都要给学生设置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适时地渗透方法,如边读边想、边悟边注、读文字想画面、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换位思考、角色体验等。再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让学生逐步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学会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不能有应付思想、对抗情绪;(2)台作学习前,要胸怀目标,有各而来;(3)引导全体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团结协作;(4)引导学生讨论时要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同桌讨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5)对讨论要有所分工,每人选择对问题一个方面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能给予相应的指点。当然,教师的启发诱导要抓住最佳时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把学生讨论中的普遍问题作为突破口,单刀直人,适时讲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教师所讲述的,应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
3、学生的探究活动应体现“四性”:(1)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确定出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提出的问题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走进文本,进行研读批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2)实践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参与的探究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的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性。(3)过程性: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结论,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都会为他的后续学习作好准备。(4)合作性: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探究式学习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小组的分工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观点,同时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