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焦虑关于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4673 浏览:117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考试焦虑是我国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该领域的研究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心理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成就目标定向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研究,希望对教育育人有所启示,并据此提出未来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考试焦虑;学业成绩
焦虑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考试焦虑一直是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现阶段我国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较为普遍,并且也较为严重。本文将就考试焦虑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一起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

1.考试焦虑的概述

1.1考试焦虑的内涵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考试焦虑的定义不尽相同:J.Woipe认为,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G.M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I.G.Sarason认为,应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国内学者一致认为: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考试焦虑是评价情境中一种特殊的焦虑,其主要特征是担心自己的形象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尤其担心在他人心目中地位的降低,同时伴随认知阻塞和明显的身体或心理不适。
关于考试焦虑的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根据焦虑程度可将其分为高、中、低考试焦虑;根据焦虑出现时间长短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指的是考前和考试场合下个体经验到的暂时的焦虑情况;特质焦虑指个体在经历状态焦虑时,其频度和强度上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

1.2考试焦虑的原因

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很多,可以概括为内因和外因。如家长的压力、教师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等属于外因;而自我期望不当、学习适应不良、人格特征、认知评价、情绪经验等则属于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是重要因素。其中自我期望过高是引发中学生考试严重焦虑的最重要的原因。此外,应试准备不足,学习适应不良、认知评价不当等因素也是导致中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的主要原因。

2.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1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有关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有两方面的成果:一方面认为考试焦虑低的学生在难度大的考试中成绩最佳,考试焦虑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考试难度小的考试中成绩最好,而考试焦虑高的学生则在难度大和小的考试中成绩均差;另一方面认为是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而适度焦虑会提高学习和考试的效果。

2.2考试焦虑影响学业成绩的模型

目前己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和观点,提出许多变量,用以解释考试焦虑如何影响考试成绩。如假定唤醒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变量的驱力理论;强调焦虑者在考试情境中极其关注自我的认知干扰理论;还有把考试焦虑作为一个关键变量来解释学习技能缺乏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的学习技能缺乏理论;强调面对考试情境时,焦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作用模型,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Elliot等人整合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考试焦虑理论认为,状态考试焦虑是成就—回避目标对考试成绩影响的机制。成绩—回避目标使人努力回避消极结果,这种目标定向关注失败的可能性,这有可能诱发状态焦虑,从而降低了成绩。国内田宝等人(2004)提出的不同类型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差异模式。

3.小结与展望

从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考试焦虑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人们趋向于用多因素考试模型来解释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但现有研究中干预研究太少,如何从环境氛围、教育措施入手,有针对性地干预学习者的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使之朝着有利于学习和教学的方向发展,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具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程凯主编.考试焦虑社会学概论[J].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49-252
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

4.25(4):452-453

[3]刘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晓明等.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焦虑的特点[J].应用心理,2003,9(3):41-45
[4]程凯主编.考试焦虑社会学概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49-252
[5]田宝等.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基本模式[J].心理科学,2O04,27(6):1360-l364
[6]田宝等.不同类型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差异模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75-80
[7]王晓霞等.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6,26(5):29-31
作者简介:
陈宗阳,男,(1984~ ),福建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