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初中数学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探索学位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7234 浏览:231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性提问的理解,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提出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便于调控教学程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实际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有效性,在有效提问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让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3、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提问时叙述过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4、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5、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6、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问题的切入口要准。心理学认为,人的谁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
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有经验的教师提问,问题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教师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一层次发展。为了使提问更有效,教师必须注意提问过程中的一些要求。

1.明确与清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首先要求十分明确,要能使学生确切地理解。每次提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动力为根本。其次,教师要锤炼语言,要求所提问题的表达深入浅出、清晰明快、简明扼要、连贯清晰,不要提出模模糊糊、很难说清的问题。如班级举办元旦晚会,用彩带装饰教室。一根彩带长20米,用去了它的3/5,还剩下多少米?
(1)谁来读题?(2)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3)单位“1”的量是谁?(4)线段图怎么画?(5)用什么方法计算?(6)怎么列式?(7)等于多少?(8)为什么用乘法计算?(9)乘法的意义是什么?(10)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11)你是怎么想的?
因此,教师须认真备课,所提问题须反复推敲。

2.适度与速度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要做到适时适度,讲究实效、恰到好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地提问题不能太易或太难。同时,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意见的时间,使学生有较多讨论和回答的机会,把总结陈述型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思维活动教学。

3.全体与个体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合理分配被问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提问: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得到解决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4、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这样,分层设疑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逐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3.倾听与反馈

教师在提问后,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其予鼓励,即使出错也不要责备,帮助学生从“无疑、有疑、敢疑”到“善疑”。
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其实就是一切围绕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情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效教学》陈厚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3]《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孙亚玲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4]《有效的课堂教学手册》罗伯特·J.马扎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