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心理障碍浅谈女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24417 浏览:1087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08-000-01
摘 要 为了提高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了解她们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成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她们克服体育运动心理障碍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一种终身的体育意识,丰富生活。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体育运动心理障碍 成因 建议

一、概念的界定

(一)心理障碍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实验证明,其消极成分远大于积极成分。当运动心理出现障碍时,会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降低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减弱自我控制能力,产生消极行为,并且有损人的心理健康。
(二)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是个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内心感受到一种无法战胜的困难而产生的一系列紧张、焦虑、沮丧、胆怯甚至恐惧等各种心理障碍。

二、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运动的主体,受自身和客观诸因素的制约,在运动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认识和掌握大学生产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成因,克服不良因素的,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备受关注。目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使她们害怕上体育课,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

三、成因分析

(一)生理方面

1.大学阶段的男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男生比女生精力更充沛且积极好动,在从事同样的体育运动中,比女生容易掌握和耐疲劳。尤其是在女生经期中生理不适也是导致体育运动过程中影响女生参加体育运动积极性高低的常见因素。
2.女生运动损伤和生理疾病会影响着学生的体能状况,而且会产生相应的紧张和恐惧情绪,这就严重影响女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体会不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也就不会对体育运动感兴趣。

(二)心理方面

1.胆怯心理。女生相对男生比较胆小,大都对有难度技术的体育运动项目缺乏积极性,害怕受伤或是当众出丑,也没有很大的冒险精神去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不高,就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越来越胆怯,形成恶性的循环。
2.自卑心理。很多女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技术水平低,无法达标,常常不愿参与体育运动,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暗示,对运动产生抵触心理。
3.无运动兴趣。女生的性格相较男生而言,大都比较安静,不喜欢剧烈的运动,但体育本身有一定的对抗性和竞争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刺激充斥在女生世界,如绣十字绣、炫舞、电视剧等等,让她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
4.对健康错误认识心理。很多时候,女大学生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

(三)客观因素

1.我国教育体制使很多家长认为所谓的文化课重要,体育只是娱乐活动,学生从小就参加各种补习班,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所占用,学校也盲目的追求升学率,把体育课占用,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体育运动。
2.现在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单、双杠、跳马等。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害怕孩子受伤,特别是女孩。导致女生对课外的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3.体育运动大都在室外,受天气情况、气候因素、空气质量和场地器械等影响,女生怕脏了衣服、湿了鞋,容易引起女生的埋怨、消极、烦躁不安,产生抑制运动情绪,造成运动心理障碍。然而良好的体育氛围可以激发人的运动兴趣。
四、建议
(一)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给女生上体育课的教师,首先,应该给女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其次,选择女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最后,安排适量的运动负荷,在女大学生的身体承受负荷之内,让女大学生跟着老师“动”起来。
(二)体育运动要有一定的健身和和趣味性。培养兴趣,养成锻炼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例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女大学生的运动意识,还能使女生通过运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消除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坚持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端正体育态度,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使女大学生掌握排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自我鼓励,相信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她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降低动作难度和器械的高度。体育教师把器材创新,简化动作难度,降低技术要求,让女生消除心理障碍敢于做动作,才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和运动的乐趣,才能乐于进行体育运动。
五、结语
在体育运动中,应注重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同时教师要有创新能力,创编一些女生感兴趣的运动。培养女生的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让她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为培养她们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阳光,走进自然。
参考文献: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5-117.
张传峰.部分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及解决措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