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迸发提升课堂提问艺术试述迸发教育智慧火花选题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13100 浏览:501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就成为教师们思考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建构;数学问题价值;智慧火花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难以用精、用巧的教学艺术. 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我国最早、体系最为完整的教育论著《学记》中就有记载:“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 这是对课堂教学提问的最经典阐释. 此外,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 由此可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如果运用恰当,对于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发现、理解新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起点,创设最有价值的问题空间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在已有知识水平下设置问题,引起认知冲突. 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已有知识相悖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 于是他们会积极思考,将“失衡”变为“平衡”. 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习的主体活动得到了有效体现,思维得到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面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新课引入教学片段:
教师:什么叫函数?函数的解析式通常怎么表示?
学生: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记为:y=f(x).
教师:如给出x=2,则函数值为多少?
学生:y=f(2).
教师:那么如果给出函数值f(x)=0,你能求出对应的x吗?
学生:能.
教师:f(x)=0这个表达式叫什么?
学生:方程.
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函数与方程之间有着十分紧密并且微妙的联系.
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粗略建构了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微妙联系,也在此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相结合的思想,为下面研究函数的零点做好认知铺垫. 此堂课以问题形式引入,通过问题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通过问题感知函数与方程之间联系,过度自然且与课题紧扣. 教师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再通过设置“矛盾”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于是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看教学案例:
教师: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教师用“挑逗”的语气询问,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齐答):会.
教师:(出示)求解方程lnx+2x-6=0.
此问题,学生很难利用已有知识求解,通过这个问题调动学生探索热情,为他们能围绕问题,把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使他们在这样的空间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

(二)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害怕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他们怕那样提问题就不具有开放性了,就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了. 笔者认为这样的想法有些片面,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能有效发散,一些不合时宜的不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反而会让学生“误入歧途”,导致课堂的低效,也未达到提问的真正目的.
下面是《“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学片段: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杨辉三角”,寻找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师: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发现这些二项式系数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1:首尾都相同.
学生2: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教师本想通过问题,让学生得出C=C=1,C=C(n≥m),C=C+C等结论,但是教师的提问范围较广,让学生不知从何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没有指向明确,所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也没有达到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调动. 教师把问题进行修改,请看案例:
教师:横向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发现这些二项式系数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C=C=1,C=C(n≥m). (学生容易得到这样两个性质,只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的,这样的问题就为学生指明了思考方向)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相邻两行之间二项式系数具有何性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得出)C=C+C.
教师:请同学们从纵向角度(斜着看“杨辉三角”),仔细观察这些二项式系数又具有何性质?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C+C+C+C+···+C=C(n≥r+1).
教师通过这三个问题贯穿课堂,问题指向明确,利于学生思考,从而真正达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达到了问题助于课堂高效实施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层次性地提出问题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授课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培养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够回答,即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上,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过难或过易的提问都不利于课堂教学. 问题难度过高,超越了多数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导致学生认知焦虑,不利于培养积极的课堂氛围;问题难度过低,起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功能. 问题的实质要从实际出发,能被学生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积极思考. 要使提问富有启发性,就要求选好、选准提问的角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此时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继续询问:“有同学能够帮这位同学解决她所遇到的困难吗?”这个问题正是下节课要进行探讨的问题,此时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课下进行积极思考与研究,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 教师说到:“其实我也不知道具体零点是多少,但至少我能够初步判定这个零点大致所在的区间. 你们能吗?如果能,是否能把这个区间的长度缩短到最小(即二分法)?”学生不仅通过自主研究解决了一个问题,做到了思维清晰讲解清楚,并且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已经说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且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真正的发展.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

(四)善于等待,给学生思考时间

等待时间是完成教学对话的一个关键问题,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能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 这里等待时间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后,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包括学生回答后,留有时间思考,延迟评价;还包括学生提出问题后,留出交流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期望学生能立即做出回答,否则认为较长的等待是“冷场”或“浪费时间”. 教师这样为加快课堂进度,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不假思索地请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多数“胆怯”的学生将失去思考的机会,精彩纷呈的回答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此外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不准确的问题的评价,常常用“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帮忙补充”. 教师过于强调问题的最终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层次,以及出现偏差的原因.教师应给予学生完善思维的空间,学生才能超越现有状态,进而提升数学思维. 当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学生话语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展现,让学生之间得到思维和智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慧的碰撞,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课堂不是教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