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纪律如何做好课堂纪律调控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23264 浏览:1058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更自主、更灵活,学生们有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支持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做好引导,张弛有度,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优势,做好纪律调控,使课堂变得既活泼生动又紧张有序。
要实现上述目的,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摆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遵守纪律是为了保护自由。真正持久的纪律是从自由中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在拒绝和管束中建立的。在自由中建立的纪律,是积极快乐的纪律,是即使没有人监督学生也会自觉遵守的纪律。因为遵守纪律,恰恰是为了保护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自由,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所以,守纪律对于每个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618jyw.com
人来说,既应是一种常识,也应是一种常态。

二、靠智慧进行课堂纪律调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发乎于学生内心坚守的课堂“规矩”是圆满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课堂纪律的管理调控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实践性智慧之一 。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课堂更自主、更灵活,教师的权威已如多云天气中的阳光,耀眼与温和并存,炎热与温暖共生。这是变革带来的必然之一,但变革中的我们也不能失去自我。 如果课堂放得太广,而收得太散,就会导致教学低效 。教师应将课堂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把握好度,决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新课程课堂纪律的内核是什么?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约束和自我约束。真正有效的纪律是自我控制。纪律约束的理想境界,必定是形成学生内在的约束力。
在实践层面上如何进行课堂纪律调控?笔者有以下建议。

1.第一印象,良好有度

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将决定教师今后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板着脸孔、和颜悦色……都是“第一印象”,学生往往会根据教师呈现的第一印象,给教师一个最初的定位。笔者认为第一印象应侧重“可敬”—— 更具尊重气息与人文关怀的见面方式让学生感觉您值得敬重。我们需要的是教育与引导,而不是震慑与张狂!

2. 群体氛围,熏陶感染

这是部分教师易忽略的问题:在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上,只满足于一些基本的课堂常规,未能把纪律要求转变为学生群体的共同需求。其实,我们非常有必要组织学生群体参与制定自己的课堂规矩,把这些约束细化到一些具体的行为上,使个人行为受到群体的监督,让集体的意志真正在学生的相互要求中得到落实。这样,发挥集体智慧,彰显与尊重,有利于日后的课堂纪律约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习惯,对于今后的社会道德约束,也大有裨益。熏陶感染与空洞说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大相径庭。“润物细无声”,纪律约束应追求这样的境界。

3.赏罚分明,有张有弛

对个人的纪律行为进行奖励与处罚,这些均可纳入群体决策范围。 试想,只有规矩的制定而无行为监督与反馈,这样的课堂调控,是不完善的。高明的教师懂得组织调控,有效地利用群体的舆论来惩罚(表扬)学生,教师要把教师个体对学生个体的惩罚(表扬),转化为学生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惩罚(表扬),转化为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这种方式, 会让个体感觉行为的偏差,从而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良好结果中体验成就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认同纪律的意义和价值,学生一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会影响他们对学习及纪律的态度,从而做到自律。
(责任编辑 黄 晓)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