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33872 浏览:1569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世纪,人类将会全面迈向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遍布全球的各行各业。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等等,全面覆盖全球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技术,因此,教育必需彻底贯彻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信落实息技术和学科教学高效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教育必需与时代同步发展,全面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全面革新,使学校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渗透,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创新动力。传统的教育必须从学生、教师、教材中突破,使教育素养、教育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走上另一台阶。

一、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提高自我信息素养

1.改变传统教学思想

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一纸一书”式的讲授形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当今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强调:“新课程不是更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革命。”新课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把自己掌握的全部内容传授给学生,完成课程目标的单一教学思维,而是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实现现代教师为目标,具有创新思想,适应时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生人生的领路人。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的飞速发展,需要教育积极探索和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质。

2.明确新课程目标,提升自我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育人为本,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课程中要求适应时代,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化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提升的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提高自我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并以此来支持自己的专业发展,更好帮助学生学习,创造有关学习和教学的新方法。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数字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资讯和信息,有利于学生的协作交流,共同讨论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更有兴趣,课堂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教学中通过音乐、图片展示,动画播放、网络资源,实物演示,模拟试验,精美的课件等多媒体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在多个学科领域中产生相应的影响。下面是本学校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各课程教学中的优点。
案例1.: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地球与水资源》中,洪老师为了更好给学生营造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体会言语不能传达的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存在。使用图片、动画等直观的形像,使学生从课程开始就体会到水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使得这节课的开展伊始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这节课取得更好的效益。
案例2:在小学数学课《认识角》中,潘老师选择利用动画呈现出两个极端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比较,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性质。再次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角度大小有关。并利用图片展示出生活中的角,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使数学更形象生动,更便于学生理解。
案例3:在小学语文课《四个太阳》,张老师通过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季节的太阳,让学生现象直观的看出不同季节太阳的不同感觉,更容易引出学生感受不同季节中,太阳的特点。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出学生绘画的太阳,让他们说说想把这太阳送给谁。结合了图片和实物投影,不但使学生理解更深入,而且对学习更有积极性,课堂更有生气。
通过这几个简单的案例,我们都可以看出,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原本抽象不易理解的问题变得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声、图、动画等技术,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课堂变的富有动感,更有吸引性,学生学得更积极。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