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浅谈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5705 浏览:182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品德与社会应采取开放性、对话式、活动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视课程的过程价值。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就应当采取一些新的教学策略。

一、开放性教学策略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进行开放性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把课堂活动和家庭生活、课内教学与课外准备、教材的引领与发挥家长的作用融为一体;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家庭、学校、街道及其他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发自学生心灵的体验倾注于教学进程中,课堂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才会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亮点,学生才会在自我感悟中迸发生命的智慧。

二、对话式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教学时,教师要借助特定的空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生也可以通过彼此介绍生活经验、反馈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收获,相互间实现视界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培养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

三、活动化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教师、学生、教材多边对话的课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创设场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道德的陶冶。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需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体察学生真实的感受,并给予引导性的评价,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生活、改善行为的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真正提高了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点燃了他们智慧的光芒,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张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08(06).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