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信让自信成为学生一种习惯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33622 浏览:1562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学校中,尖子生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是成绩一般的普通学生,对于这些校园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除教书以外自信才是教师要赋予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很多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单单针对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其实不然,这种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也应该包括班主任对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行为进行教育时,思想和方式方法的转变。若教师能摘下严肃死板的面具,让幸福代替职业倦怠,若学生能卸下防备和抵触的盔甲,让自信代替压抑,那新课程改革将会拥有深厚的奠基。
关键词:班主任;自信;习惯
接手高二(6)班班主任时,这帮学生出奇的安静,眼神也异常的冷漠,再看看以往的成绩,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在别人眼里的差班,各项事务也都排在年级后面,顿时,我有点怯场。都说有两个岗位年轻便处于绝对劣势,一个是中医大夫,另一个就是班主任了,可渐渐地我发觉年轻也不全是劣势,因为年轻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学生对我少了些惧怕。所以和我的交流,他们不会唯唯诺诺,不会躲躲藏藏,大多数学生有话敢说出来,比如,在谈话中交流思想动态,包括早恋、组建小团体、打架等一些敏感话题,他们都直言不讳,甚至有时言辞很犀利。这就让我的班级可视化程度很高,也增加了我对班级管理的信心。
一次在学校的音乐晚会上,我被学生的一句话刺痛了,当时我坐在班级学生中间,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这首歌我也唱得很好的,班里的某某某也唱得不错。”我就问:“那你们为什么不积极参加呢?你看我们班连一个节目都没有。”他指着唱歌的学生说:“这是谁呀,人家是高二年级的红人,学习又好,是尖子班的,我们……哎!”我听后愣住了,在喧闹的现场,我的学生似乎认定了自己只能是别人的观众,是人生剧中的配角,在他眼里,自己是差生,毫无实力,显得那么自卑却也安然。我心酸不已。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正好在学校的学雷锋月里,我就建议全班去敬老院献爱心,还要求学生都要有备而去。结果在那天,我欣喜地看到了快板、独唱、小品、朗诵等形式多样的慰问演出,看到了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却能和孤寡老人热情交谈,看到了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主动帮老人整理内务。多么可爱的一群学生!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其做学问如此,教其做人做事亦是如此。在此次活动总结会上,我对学生说:“这次活动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看到了大家的多才多艺,看到了大家的爱心,看到了大家优秀的一面,看到了我们班优于其他各班的一面。学校其他老师也都看到了。”学生的掌声响起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学生自信的表情。我告诉学生:“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我期待着每一位同学更加优秀的表现。”
后来的学习中,我多次看到班内有两名学生总是在自习下后许久才离开自己的座位,当我问及为何迟迟不去吃饭时,他指了指自己的日记本,原来,他把“逼自己变优秀”记在了日记本的封面上来激励自己,我虽然心疼学生这样,但是更多的是欣喜。
我认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放弃比学生在学业上遇到难题不能解决更使他们沮丧。虽然我带的班级是普通班,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时常提醒我的学生:“我们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现在比将来。因为我们比别人落了许多,所以我们拥有了比他们更大的进步空间。拥有了更多因为进步而获得的喜悦。”
不要等到学生自卑了再去鼓励,等到学生失落了再去肯定,要把坚信他们能都成才的信念,提早表达给学生,把自信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使他们找到自我,勇于表现和挑战。进入高三以后,学习更加紧张,第一次模拟月考后,很多学生看到不理想的成绩,心灰意冷,不愿再前行。班内士气锐减,自习课的纪律大不胜从前。我即刻组织了班会。首先播放了准备好的视频:邰丽华的舞蹈《千手观音》,胡一舟的交响乐指挥《命运》。“有谁知道他们?”大家开始交头接耳了,“舞蹈家邰丽华是聋哑人,指挥家胡一舟是先天愚型患者。”学生中有人回答。“是啊,在残忍的命运面前,如果他们放弃,会有舞台上光鲜亮丽的那一瞬吗?”片刻的沉默之后,我展示出了这次班会的主题横幅“如若不坚持,懦弱给谁看”,一看到这几个字,班内就有几个男生露出了坚定、不服输的表情。这正是我想要的。
在毕业典礼上,他们第一次和自己的父母深情相拥。第一次对我说:“老师,您辛苦了”。第一次亲切地喊我“姐姐”,我觉得做老师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社会普遍认为,90后是冷漠不知道感恩的,其实不然,是我们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是种子就会记着雨滴献身时的叮咛和嘱托,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在两年多的班主任生涯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他们的进步增加了我的自信,我的真诚和鼓励增加了他们的自信,我们像朋友一样愉快地相处。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有句名言:“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吗?即要培养人才而非奴才。
参考文献:
叶青莲.让孩子成为自信的人.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10).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