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之路“赢”之路,师之道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5797 浏览:1189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素质。同时,这五个汉字也蕴含了语文老师要想功应该具备的五种能力。
关键词:创新;口才;修身;专业技能;淡泊
赢,是一种超越和进步,一个人要想赢,他首先必须具有赢的意愿,要有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理念。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更要有赢的思想,要力争成为有思想、有内涵、有素养、有追求、有魅力的老师。语文学科教学影响深远,延伸到学生精神的各个领域,甚至关系到学生终身的生活质量。那该如何修炼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呢?笔者认为,中学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五种能力,五项俱全,“赢”也就必然。
“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素质。在语文老师身上,这五个汉字也蕴含了五种应该具备的能力。亡,不想灭亡,只有创新;口,能说会道,成就口才;月,自我修炼,言传身教;贝,专业技能,资本无限;凡,淡泊宁静,宁静致远。笔者认为,亡、口、月、贝、凡,五种能力,五项俱全,必然成“赢”,这也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炼成之道。

一、亡:不想灭亡,只有创新,练就教学能力

“赢”字的组成要素一是“亡”。亡:本义是死亡,可引申为危机意识。世上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危机意识让我们不但要预知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更要善于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进取,否则就会故步自封,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因此,与“亡”对应的教学能力是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新课程,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但在新课改浪潮的猛烈冲击下,语文教育却面临了许多的尴尬和困惑。曾几何时,报纸媒体甚至“口诛笔伐”,认为语文教育只有框框,没有灵性;只有基础,没有文化;只有形式,没有内容……这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面没有真正的创新精神。只有语文老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时期的语文老师必须紧跟时代,扣紧新课改要求,锐意进取,教材灵活处理,教法推陈出新,才能做一个创新型的语文老师。
在《论语》的教学中,笔者就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都安排了国学经典《论语》,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在文字理解上尚存在一定难度,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其中内涵了,很多学生是“敬却畏之”。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和效率,笔者把《论语》教学当成一个整体教学,纵观全局,分散教学,形式灵活。高一时引导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读《论语》。
1.利用课前三分钟,人人登台讲《论语》,背诵出要讲的内容,再释词,讲解内涵,最后联系实际谈谈这则《论语》的生活启示。为了演讲好这三分钟,同学们组成了学习小组,精选语段,积极“备教”,交流心得,他们乐此不疲,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真诚的掌声。为此,我在班级一角还设置了榜单,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热情。
2.鼓励学生积累名句,背诵名句,张贴“《论语》名句背诵记录表”,谁填写得多谁就是胜利者。这种有所创新的背诵方式,远远超过了直接布置任务背诵的效果。到了高二的《论语》选修课,通过高一的积累,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兴趣基础,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圈点批注,然后充分发挥学生“写”的功能。如,写感悟,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写出心中的共鸣点;写片段赏析,找出精彩之处细细品味;仿写,仿出韵味,仿出手法;最后,鼓励学生反思、提炼、综合,深入剖析,习作成篇。老师选出佳作,展示成果,推荐刊登,让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得到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正是这样灵活多变,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论语》从“敬而畏之”变成了“敬而爱之”。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制订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二、口:能说会道,成就口才,培养语言能力

“赢”字的组成要素二是“口”。口,本义:嘴。引申为口才。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与口对应的能力就是能说会道,需处理好教学语言运用的艺术。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运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志无言不形”,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口头讲授。好的教学语言,有时像汩汩流淌的泉水,滋润着学生求知的心田;有时像大海澎湃的波涛,激荡着学生渴求的心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教学艺术。
1.教学语言的清晰洪亮应排在第一位。课堂上,纤弱的声音缺乏鼓动性,学生听得吃力,易疲劳走神。而你的声音越洪亮、越清晰,就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授课效果。但这种清晰洪亮并不等于大声嚷、高声吼。我们要科学有度地把握好自己的声音,多体会,多琢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追求声音的最佳效果。
2.打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文课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声调的运用之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是为了嘹亮地谈吐,而是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教学来看,教学内容有深有浅,有主有次,思想感情有浓有淡,有强有弱,这就决定了你的教学语言应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喜怒哀乐,各有其音。如,“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要读出王熙凤的爽朗、泼辣;如,祥林嫂在讲述儿子阿毛在雪天被深山里的野兽吞噬的故事时,要讲出心里沉重的悲伤之情;“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时我们就要读出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坚定勇敢的语气……如此注重教学语言中语调语气的变化,不仅是学生的要求,更是老师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求,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声情并茂、生动活泼,使知识的传授取得最佳
效果。
3.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干净利落,体现其精炼性,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太少。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丝丝入扣,丰富课堂信息量,学生爱听、爱学,受益匪浅。 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