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29253 浏览:1325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怀着对学习强烈的兴趣,才能产生探索的主观意愿,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呢?

一、认识到位,纠正偏见,在课堂中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有人把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视为副科,上课要求不高,只不过是“课上读读、课下抄抄、回家背背”应付考试而已。老师的思想有偏见,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影响到学生,使学生也认为这门学科不是主科,学不学无所谓,更谈不上什么兴趣。因此,首先要认识到位,纠正偏见,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用教材中生动的故事和身边鲜活的事例引导、激发学生、提高兴趣。如,在教学《天下父母心》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特别关爱的事,并让他们在全班讲述。这样,每一位学生都特别感兴趣,都能主动参与,更真实地理解了教材的主题内容。

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师只有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灌输式的教,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思想品德新课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具备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618jyw.com
自立、自强的能力。所以,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和学生必须处于“平等的网络”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促进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才会把学习热情投入课堂中。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三、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好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这种规律又是灵活多变的。传统的、呆板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只教条条,学生只背条条”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导致学生厌学。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法”,处理好教学规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以奇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多彩的情绪》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四面楚歌这个成语,但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及它的来历吗?”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将四面楚歌的故事陈述给大家。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课题《多彩的情绪》导入新课:“我们学习历史知道,项羽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要不是四面楚歌计策的运用,使楚军悲痛难忍,他会不会失败得这么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会!”这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情绪的影响,进而激励学生:“可见情绪对我们产生的影响,那究竟什么是情绪,它又有哪些种类?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后聊天,提起当前世界大事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思想品德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结合时事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思想,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讲授“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知识时,教师不必一来就灌输教材内容,可先播放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发生特大洪灾的实况录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造成1998年特大洪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这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在实际生活中中学生应怎样做?等等。通过提问与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就会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思想品德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让他们想学、愿意学。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妙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添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道德的熏陶,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达到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湖头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