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9780 浏览:360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进城务工子女存在适应性较差、孤独、抑郁、自卑、自责、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学生四元心理教育模式,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进城务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进城务工子女是指农村家庭集体搬迁到城里居住,但没有取得居住地的户口的家庭的子女,也叫农民工子女。因为户籍问题,这些孩子不能和当地居民的子女享有同等的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权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这给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农民的规模已经过亿,2008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到1.3亿多人。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公共服务、居民收入、教育发展等差距对农村劳动力外出产生了强大的“推拉合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举家入城。根据《2005年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公布数据推算,在0~14周岁全部流动儿童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76.5%,非农业户口者只占23.5%。若将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视为随迁子女,则全国随迁子女数量已达到1403万人。其中,6~14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流动儿童在0~14周岁流动儿童中的比重为61.37%,则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随迁子女数量已达到861万人。这不仅造成了进城务工子女失学、教育平等权缺失,而且还造成他们的随意性大、社交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促进进城务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日益引起国家、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

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忽视,就会使他们错过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时常会出现以下一些心理问题:
(一)适应性较差。据调查,进城务工子女与本区在校就读学生相比,在行为习惯、卫生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懒散不听话等问题,很难融入新的课堂静下心学习。
(二)孤独、抑郁倾向较强。很多进城务工子女认为自己是农村人,出生身份低,常感到被城里学生看不起,在心理上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常常表现得比较孤独、抑郁和易受伤害。他们行事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与他人交往,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耍、游戏,更是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即便和教师交往也显得疏离,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持怀疑态度。
(三)自卑、自责心理严重。进城务工子女常认为自己父母从事的是最脏、最累的职业,家庭收入低,自身的穿着与城市里的人相差较大,自身从小就在农村生活,很多现代的技术知识缺乏。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自责自己的能力不足,甚至因“情感饥饿”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等不良心理。

(四)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情绪波动大。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体验,会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当身心体验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无法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人际关系敏感。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8.73%, 其中排在首位的影响因子即为人际敏感。40%左右的进城务工子女感到“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 课堂讨论时他们怕自己言语不当而不敢与同学沟通交流, 在课外活动中也不能与伙伴进行很好的沟通、合作[3]。以致其他的学生也不愿与他们交往。在学校造成其他学生也不愿与他们交往。

二、进城务工子女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育观、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水平都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进城务工的农民文化水平偏低,他们的很少从心理来教导孩子。又因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没有很多时间来陪孩子,只能任其发展。
2.学校因素。学校在进城务工子女学习、身心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校整体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师生关系、师资力量等构成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它深刻地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同学不同程度的歧视甚至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这使得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受限制。
3.社会因素。社会制度对进城务工子女仍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高额的择校费,还有“借读费”或“赞助费等,这不仅让经济收入低的进城务工家庭生活加重负担,而且让进城务工子女感到自己与城市同龄人的差别。再加上进城务工子女居住生活条件差,在社区还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欺负、社区管理员的不公平待遇,一些城市人的歧视。

(二)内部因素

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由于条件受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城市里同龄人知识面广,甚至还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当来到城市,感到自己思维方式、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与城市同龄人存在很大的差异时,他们容易感到自卑、自闭,人际关系敏感。

(三)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4]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因此,要从根本上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心理发展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状态。由此,要维护和促进进城务工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提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个人心理素质与能力,促进他们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还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化解“排斥性”和“边缘化”的环境气氛,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

一、进城务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

(一)提升进城务工农民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进城务工者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可利用空余时间参加一些教育培训,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为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成长起到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其次,进城务工的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亲子互动,常和孩子谈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