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傣族全球化背景下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他者化”现象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24074 浏览:1010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傣族竹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赕文化、贝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传统民居造型美观,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近年来因受到经济、文化、建筑材料等各方面的影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正逐渐失去它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出现了很多异变的、不伦不类的傣族民居,“他者化”现象日趋严重。鉴于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传统民居“他者化”的发展趋势,找出一条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提高傣族人民的居住质量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西双版纳 传统民居 他者化现象 文化保护 传承发展
1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概述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傣族竹楼),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傣族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绿树环绕、空气清新、美丽和谐,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少有的热带雨林,动物、植物的数量、种类在中国名列前茅,被称为中国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同时也是中国的一个旅游热点地区。所以,保护和发展好这块宝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傣族传统民居共分两层,它离地高,通风效果良好,夏季凉爽,雨季防湿,同时,还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傣族传统民间造型美观,它和周围的热带雨林及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非常和谐自然,真正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人赏心悦目,给外来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傣族传统民居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理想,能与人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并以其甜美的画面展示着傣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美好追求。西双版纳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傣族传统民居及其他传统文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及各类艺术家前来旅游、采风、进行艺术创作。甚至可以说西双版纳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是画家、音乐家、作家、摄影家等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也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
但是,近年来因受到经济、文化、建筑材料等各方面的影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正逐渐失去它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有的村寨出现了很多异变的、不伦不类的傣族民居,这些建筑的造型和内地汉族地区的差不多,建筑结构也是砖混的,外墙大都贴上各种颜色的瓷砖,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已经出现了“他者化”现象。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西双版纳将会失去她特有的魅力,失去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对中外游客和各类艺术家不再具有吸引力,不管从经济的角度或者是文化的角度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那将是西双版纳的悲哀,也是云南的悲哀。
2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他者化”现象
从中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攀比心理的影响等因素,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民居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和变异,“他者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傣族传统民居变化、变异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使用功能、建筑材料、外观造型、建筑色彩等几个方面。
在使用功能上,底层架空层逐渐被利用作副业加工、开小商店和餐馆,其层高由过去的2.2米左右升高为3米左右;做饭由过去在客厅里的火塘逐渐改为砌砖灶,有的人家已经另外建厨房;客厅由过去的席地而坐到逐渐有了沙发、组合柜等家具,有的人家已进行了室内装修;过去客厅无窗,室内昏暗,现在逐渐增加开窗的面积;卧室由过去全家不分房间,到现在分为几间卧室;过去的竹楼上没有淋浴室、卫生间、自来水等卫生设备,现在的竹楼上都通了自来水、有了卫生间、淋浴间等。
在建筑材料上,由过去的竹木结构,慢慢发展到砖木结构,有的甚至是混凝土梁柱结构,墙面用砖砌,外墙贴上瓷砖。建筑材料、结构的变化是因为国家要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乱砍滥伐,木材的获取越来越难,木材的越来越高,用木材建房的成本远远高于用混凝土和砖块建房。还有一个原因是源于:论文写法www.618jyw.com
混凝土梁柱结构更牢固、更结实、更耐久、不易老化。
在外观造型上,随着平面功能、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变化,傣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外观造型上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和变异。这种变化分为几个阶段,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以砖柱代替木柱的“竹楼”。这种砖柱不符合西双版纳地区抗震八度设防的要求,结构上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克服砖柱结构存在的安全问题,90年代出现了很多砖墙落地的傣族民居,这些民居部分失去了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传统特色。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90年代中后期在西双版纳有的寨子出现了一些“汉式”的平屋顶建筑,这种平屋顶建筑完全丧失了傣族民居的传统特色,和周围的傣族传统民居及自然环境极不协调,严重破坏了傣族村寨的传统风貌和整体风格。90年代后期至今,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富裕的傣族村民盖起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竹楼,其外观部分保留了傣族传统民居的特征,但每幢建筑的造价过高,大约16万元左右(300平方米),难以推广。
在建筑外观色彩上,这些新建的、变异的傣族民居,大多采用鲜艳的色彩,如橘、橘红色、钴蓝色的屋顶,墙面大多贴上光面的浅色瓷砖,门窗大多采用铝合金的,如果是“汉式”的平屋顶建筑,色彩几乎都是白色的和红砖的颜色。笔者认为,这些新建的各种“傣族民居”建筑色彩,和周围传统的傣族民居及自然环境极不协调,显得非常刺眼。
以上这些新建的、变异的傣族民居的大量出现,已经改变了很多村寨的传统风貌,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传统风貌和传统文化必将丧失殆尽。这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风光著称的西双版纳地区的旅游经济来说,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西双版纳的长远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甚至是灾难性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担心和忧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坚决制止和遏制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 3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他者化”现象的对策
在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傣族竹楼)的发展和演变中,我们要继承傣族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不能不顾一切地照搬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建筑形式,而使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消失,造成“他者化”现象。
目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他者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和措施才有可能遏制和扭转这种情况的继续发展,这些对策和措施包括:(1)严格贯彻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传统建筑保护条例》。(2)要求傣族村民严格按照西双版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设计的《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方案精选》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傣族新民居保持傣族传统民居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3)教育当地傣族村民,提高他们对傣族传统民居特有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重要性的认识。(4)对建房资金有困难的傣族村民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确保他们按照《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方案精选》进行施工建设。(5)要使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当地傣族村民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自觉的传承和保护好傣族的传统文化,这也包括传统的建筑文化。以上五条对策和措施非常重要,它能确保新建的傣族民居能保持傣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有效的遏制和扭转傣族民居“他者化”的发展趋势。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施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如何把西双版纳当地的传统材料(如竹子等)更好地运用到新型的傣族传统民居中?新型的傣族传统民居的建造如何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结合?用新的建筑材料如何能表现出傣族传统民居的传统风格和地域特色?如何在保持傣族传统民居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的同时,不断提高傣族人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质量,增加应有的生活和卫生设施?这些问题都需要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地研究和思考,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供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运用。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聚集而成村落,因而傣族民居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村落建设和设计结合在一起的。今天,我们除了对傣族新民居进行研究外,还应当把傣族村落的整体设计提上议事日程,而且这是刻不容缓的。对于西双版纳现存的、傣族传统风貌保存完好的傣族村寨,应该视为宝贝,倍加珍惜、加强保护、完善设施、改善环境。而对于大量建设中的傣族村寨,必须严格按照以上五条对策和措施进行施工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的同时,保护与继承好传统村落的风貌特点和民族特色,如村落与山水自然环境的融合、村落形态的自然构成、路网的自由布局、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展现、民居的造型、民居色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绿化设计与植物的选择等,都应该认真对待,加以研究,在傣族新民居的建设中加以运用,最后形成傣族传统建筑风格和自己的民族特点。
希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传统建筑保护条例》的颁布、《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方案精选》的出版,特别是对以上五项对策和措施的严格贯彻执行,会对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建筑及西双版纳州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对提高西双版纳州各民族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最好结果,即在保持傣族传统民居原有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傣族人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质量。
4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对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是传承和发展,还是任其消亡?从小处说,涉及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或消失问题;从大处说,涉及西双版纳州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西双版纳州这样一个地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建筑文化内涵深厚,同时又正面临着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及旅游兴州目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来说,傣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不断消失无疑是个悲剧。它失去的不仅是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而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对独具特色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护、传承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西双版纳州的经济、文化发展乃至云南省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 结语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傣族竹楼),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千百年以来都是西双版纳傣族人要居住的建筑形式,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而出现的,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它也是西双版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旅游名片,保护、传承、发展好这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和云南省各级政府对保护西双版纳州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传统建筑保护条例》的颁布及《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方案精选》的出版,特别是对以上五项对策和措施的严格贯彻执行,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不断异化、“他者化”的趋势一定会得到遏制和扭转,西双版纳美丽的、具有傣族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的傣族新民居会重新出现在西双版纳这片美丽的绿色大地上,西双版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迷人风光会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中外人士到西双版纳旅游、采风、投资。这对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西双版纳的经济实力、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传承和发展西双版纳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艾罕炳.西双版纳傣族赕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12
陈启忠.西双版纳-老照片与新景象[M].云南美术出版社,2012.2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西双版纳-傣族民居方案精选[M].2010
责任编辑:张 臻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