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对话享受对话魅力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30077 浏览:1416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学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 阅读教学; 对话
1006-3315(2013)09-067-001
我们强调课堂“对话”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者引导“对话”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享受对话的魅力,特级教师的课堂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一、对话的魅力在于平等

人格平等是决定实现教学对话的前提,唯有人格平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精神相遇。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因为爱,所以教师不会压制学生,不会专横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因为爱,他总是要蹲下身子,以怜爱为怀,友善地看待学生:因为爱,他总能让学生释放情怀,让他进入心扉。这里的“爱”包含了师生之间平等、积极的情感交流。语文课堂提倡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平等对话。在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的课堂上,平等、尊重是显著的特征。“蹲下身子”是特有的动作。在课堂上,他经常神秘地“失踪”——蹲下身子,把舞台一次次留给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折射出的是平等,是,是尊重。这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做起来难,而孙老师的“蹲”自自然然,毫不牵强做作。蹲下身子,拉近了与学生心灵交流的距离。孙老师放弃了所谓的“师道尊严”,以一位和蔼的长者、一位亲切的朋友的形象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能向他敞开心扉。正是这折射平等尊重的身体语言,成就了生命与生命的和谐对话。

二、对话的魅力包含真诚

请看孙建锋老师在《那深情的一跪》一课中针对学生朗读的点评:“你的嗓音透着老成。”“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江南女子特有的呢喃软语。”“声音真好听,可以成为电视台播音员的后备力量。”“如沐春雨。”“铿锵有力。”“考验我的听力?”(学生朗读不够好)“多么努力!尽力就好!”“……”这是一次即兴的点评,最悸流于形式。一般老师有时会是无关痛痒的“好”,有时会是漫不经心的“过”,或者在公开课上演变为夸张的赞赏,为点评而点评,空穴来风……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朗读兴趣的“无形杀手”。而孙老师的点评很好地把握住了“度”——真诚。是赞赏,但不夸张;是点拨,但不生硬;是鼓励,充满真心实意。有了这真诚,再加上评价语言本身的美,才会评价到位,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正如孙老师所说,一朵再漂亮的假花,都不会引来蝴蝶在它身上逗留片刻,但即使是野外一朵毫不起眼的野花,都会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只有真,才有美,才有灵魂。真诚,架起心灵对话的桥梁。

三、对话的魅力需要语境

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语境中动容、动情、启智。语境是滋生对话的息息土壤,给对话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极强的情趣性、情境性、情感性。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成功的课堂教学中最亮的一条线就是对话艺术,原因在于他是创设语境的高手。他很善于创设和谐诙趣的语境。在执教引导学生背诵《草》一诗时,于永正老师凭藉其精湛的教学应变能力和巧妙的教学预设生成,展开了与学生情趣盎然的“对话”,一会儿扮演奶奶,一会儿扮演哥哥,把课堂教学戏剧化、生动化了,让学生在活泼而又严谨的对话中习得语言文字、接近学习目标。

四、对话的魅力缘于探究

对话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智慧性的互动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合作、对话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对话的核心是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师生实质性的对话才能向深度开发。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放手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提出了这样的自学要求:同学们,同一篇文章,大家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可能各有各的阅读体会。请你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抓住句子在边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以供交流。孙老师以学生的“亲历语言实践”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与文本间开始充满魔力的心灵对话,而由此生成的接下来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打造出了美仑美奂的情智课堂——教师时时鼓励学生的独特发现,宽容学生的不同见解,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得到认可与欣赏的同时,弘扬了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学生在对话中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在心灵自由的飞翔中,感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对话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学习是一种智慧学习,是诗意的回归、生活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升华,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过程和方法,也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实现理趣的生发和智慧的建构,让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