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人论“文人语文”教学互娱性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6327 浏览:2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人语文”是指带有文人情趣、文人思想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文人语文”更重“互娱”。本文从程少堂的课例出发来探讨何谓“文人语文”的互娱,对程少堂语文味课堂的“互娱性”表征、程少堂语文味课堂的“互娱”技巧、语文课堂真善美乐统一的重要意义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语文教师在寻求一种更科学、更有活力、更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的漫长道路上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人语文” 互娱性 程少堂 课堂实录 教学交往
1674-4810(2013)24-0087-03
如果把教育教学行为视为一种交往方式,那么,教育教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在交往中进行的,没有交往就没有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新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①
当然,在雅斯贝尔斯的理解中,“自由地生成”并不是“无为而治”,教师要在“启迪其自由天性”上下一番功夫,这也可能是做一名教师最需用心也最难用心之处。中国是个有着悠久“专制”历史的国度,加之“师道尊严”传统的根深蒂固,师生之间交往多少有着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服从与被服从、施与受的色彩。师生交往仍难逃离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度的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也就无从发生。
所幸的是,教育改革时至今日,有很多名师课堂给我们展现出师生“交往”的原本样板。有些课堂,教师的预设与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如行云流水,毫无雕琢的痕迹,师生互动,显天成之妙,教师春风化雨,学生如坐春风;师生交往,成为“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做到了师生“互娱”,做到“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程少堂就是一位既有着课堂交往“互娱”理论,又有着丰富课例的“名师”。在程少堂看来,“语文味”的课堂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既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② 程少堂的诸多课例,在“师生交往”上,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娱”,在他的课堂中,师生体现出作为学习的共同主体,有一种思想快乐和精神解放的诗意美感、自由境界。本文尝试以程少堂“语文味”课堂的诸多课例为例,向名家学习,看看名家是如何在师生“互娱”中实现“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的。

一、“互娱”与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的“互娱”理念

现代教学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娱乐。在语文教学中,“娱乐”应该定义为使师生双方在课堂中由衷地感到幸福、快乐的教学活动。
但是,我们通常只注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娱乐学生,而常常忽视师生“互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匠人语文”不重视教学的娱乐性,有时只考虑到让学生快乐,而“文人语文”提倡把教学过程打造成一个多向的“互娱”过程。“文人语文”反对在教学过程中脱离教师幸福指数的单纯“娱生”,也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学生幸福指数的“自娱”,从新课改的理念来看,就是教学既要使师生双方得到发展,同时也要使师生双方在愉快中发展。程少堂曾说:“以前人们都是认为教学要真善美统一。这认识不错,但是还不够,我认为语文教学要真善美乐统一。因为有这个思想,所以我高度重视真善美基础上的乐。”

二、程少堂语文味课堂的“互娱性”表征

空洞的说教远远比不上生动的实录来得实在和具体。以下将以程少堂老师的课堂实录来展现“互娱”的特征。

1.雅俗共赏

程少堂上课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上什么内容,课堂上的学生、听课者,包括老师自己都能感受到课堂的快乐。既让人感受阳春白雪般的文化情调,也能似下里巴人般的贴近生活。
《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公开课实录(以下简称《人民英雄纪念碑》)
时间:2007年4月28日下午2时30分~3时40分(不包括评课时间)
地点: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多功能报告厅
执教者:程少堂
上课学生: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二(2)班
……
师:(投影“问题展示”)昨天我搜集了一下大家的预习提问。这些问题昨天晚上我看到很晚还睡不着!就是有些问题很天真,有些问题非常深刻,所以晚上我睡不着觉。我念几个,大家听一下。李××同学提的,他问:“课文里面说纪念碑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请问,第一,在作者看来,每层楼大约有多高?”(哄堂)李××还要求“答案保留两位小数点”。(哄堂)文章说了是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也就是说,那就是每层楼大约3.794米高,是不是啊?李××后面还有一问:“请问,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哄堂)
……
还有同学提到:“这个作者为什么要写让人感到如此沉闷的文章呢?”(笑声)你们年纪小,不喜欢这类文章啊!
……
很难想象,这样一篇严肃庄重的文章,程老师会以解答提问的形式展开对这篇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什么不是放一段解放军英勇抗敌的视频?为什么不是老师的一段精彩深沉的导语引发学生对英雄的追忆和怀念?为什么程老师用最轻松、最诙谐的方式开始这篇课文的教学?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当这些“为什么”汇集心头,程少堂余下环节的环环相扣和切中主题让人不禁叹服,每个问题的抛出看似随心所欲,实则一针见血,直奔主题,这是否就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呢?学生可能会觉得沉闷的文章,原来也可以上得如此鲜活!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师:哦,记得一点点。古今中外写音乐的文章不少,但是音乐不好写。因为音乐听得到,但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要把这种很抽象的东西写得很形象,应该怎么办呢?只能借助很多其他意象。在艺术创作当中,有时候它要写一种事物,一种情感,要吸引读者,不能原本照搬,比如我们说一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老说她很漂亮就没意思了。如果我们换句话说,说:“她长得很甜。”这个“甜”字就把味觉的感受转化成写视觉“漂亮”。今天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刚才我说,你长得很漂亮,就很熟悉;如果说你长得很甜,那就有一点点陌生。艺术就经常用这种陌生化的手段来制造艺术效果。这是艺术的规律。这首诗同学们之所以觉得摸不着头脑,关键在于对它的很多意象不清楚。
正当学生有点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巧举了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并且深入浅出地提出了一个学生很难懂的艺术手法——“陌生化”,让学生豁然开朗。
……
师:那这里用西湖来比喻是否恰当?
(生齐说不恰当)
师:那用什么来形容更好?也用水来比喻。你来说。长江可以吗?家乡的小河可以吗?什么水好一点?
生:就像矿泉水。
师:我想是蓝色的多瑙河!带点西洋色彩,因为它是西洋乐器……哪位同学说说看?为什么不用水鸭子,用水禽,或者说用水禽这个词好在哪里?水鸭子这词不好在哪?
这种回答确实有“不解风情”之嫌,在老师一系列的启发和引导之后,却出现了这样一个让人大失所望的答案,这位孩子可能是觉得矿泉水比较纯净。可是他却忽视了矿泉水缺乏美感这一点,但是我们看看,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程老师用“鸵鸟战术”,轻松自如地将学生直接引入他的思维方阵里。
……
生:不美。
师:为什么?
生:不知道。
不难想象,一句“不知道”多么让人“无语”。一般的老师估计此时都会有崩溃之感。
师:对的,不美。你推测一下……在公共场所,你爸爸介绍你妈妈:“这是我太太”或说“这是我夫人”。还有一种方式:“这是我老婆。”哪种好?
(生齐说夫人好)
师:对,夫人好。典雅,雅致。就是你刚才说的美。这首诗这种情况很多,除了水禽,还有“湿晓”,……用词典雅,跟我们日常生活拉开距离,这是陌生化的一个方面。
……
这节课上,程少堂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可见一斑。从这堂课的实录可以看出,因为教育背景的不同以及语言不通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学生对于程老师抛出的问题常常不知所云,而且朗读的水平也很有限,老师不得不多次提醒朗读要领。但是,在将“生成变成现成”、将“公开课”变成“表演课”的今天,这些“瑕疵”却更显得此次课的真实和可贵。学生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到了后半段终于放松心态,开始开怀而笑,精彩的回答不断,并且和老师的互动显得越来越自然流畅,这些都是因为程老师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所致。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能随机应变、轻松应对,才能使“互娱”成为可能,当然,能拥有这种教学机智的人,一定是在平时的课堂中千锤百炼的结果。
上述的几种技巧虽然是分开列举,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是综合运用的。程少堂老师的教学技巧远不止如此,只是列举一

二、希望对广大教育者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四、语文课堂实现“互娱”的重要意义

实现了“互娱”的文化课堂,课堂氛围是平等、和谐、轻松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和老师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有实现了课堂上的互动,学生才不仅仅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成为和教师一样的平等的活动参与者、成为信息的传递者和加工者。只有实现了“互娱”,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实现了“互娱”的文化课堂,教学中的困境和尴尬会因为老师的睿智和幽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这种课堂上,授课老师因为拥有广博的知识,所以课堂不会显得庸俗无聊,不仅会让一堂课收到实效,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带给人美的享受和深的感悟,会使一堂课因为富有文化氛围而让听课者感到如饮甘露。
实现了“互娱”的文化课堂,不仅会使老师达到展现自己教学技巧和呈现所有教学内容的目的,而且会让学生在这节课上学有所得,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在学习时感到快乐。而这正好达到了教育所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学相长,师生相乐。
注 释
①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
②程少堂.新的语文教学美学原则在崛起——以“语文味”或“文人语文”为核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4)
③彭虹斌.教育交往:人性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2003(1)
参考文献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
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天宝.教育交往实践:内涵、特征及其基本规定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
[4]王永峥.试论教育过程中的权威[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3)
[5]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彭虹斌.教育交往:人性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2003(1)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