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中性学习站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5103 浏览:14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研究性学习,即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而以高考为最终目的的高中语文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有必要把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放到一个突出位置并加以讨论。研究性学习一旦走入高中语文课堂,将为教学带来一种新景象。而作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因素的教师、学生、课堂,恰巧把研究性学习贯穿了起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学生;课堂
1674-9324(2013)09-0090-02
目前,中小学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研究性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国家教委下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做出了这样的界定:“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由此看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着眼于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语文课堂,着力从学生、课堂两方面对研究性学习展开探讨,从而继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劳作的过程,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也不是简单的来自于教师作业布置的外推力,而是产生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内驱力,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开展研究性学习至关重要。
1.学生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要主动参与到知识建构中,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正是“综合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题,并对主题进行探究。高中学生是已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完《鸿门宴》之后,有的同学就写《失败的英雄》、《项羽人物新探》等研究性文章,颇有见地地提出自己的认识,不仅从历史角度,而且从人性的角度看待项羽,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探究世界、揭秘世界,并创造出新知识。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特点,要求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从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学生都有探索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正是适应了学生研究的,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和创造的舞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还在于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构成平等自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从而以自主的身份去完成教学研究任务,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最优的发挥。

二、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尤其是有着巨大升学压力的高中语文教学,其目光的聚焦点仍在课堂。所以,这里主要关注的是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即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语文课堂。
1.挖掘教材的研究价值,搭建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研究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教材的研究价值。首先,从比较阅读来说,如孙犁的《荷花淀》,可推荐阅读茹志娟的《百合花》,通过比较,深刻领悟作品中同一时代两位女性的形象和人格,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比较阅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比较二人对清华园荷花看法的异同。其次,也可进行延伸阅读,如教苏轼的《赤壁赋》,可推荐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其中作者思想感情与文章主旨的异同。第三,采用新观点新理念指导学生重新解读课文,如《项链》在教学时,可以抛开传统观念,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深入思考,玛蒂尔德身上是否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美德,从新的角度全面审视美学意义。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再创作。如教《祝福》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把握祥林嫂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甚至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知道的和祥林嫂类似的文学形象做比较,如金庸《天龙八部》的叶二娘等。
2.创造思维课堂,增强研究气氛。语文课堂也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首先在课堂上形成问题中心,养成辨析问题的习惯,这样既有针对性又能集中注意力。如《祝福》中“祥林嫂是怎么死的”:①这个问题与课文的三次肖像描写有关,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肖像的变化反映了祥林嫂生理上的衰老。②生理衰老是反常的,祥林嫂不过中年,她怎么会变得老态龙钟呢?与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有关。③心理与精神上的打击者是鲁四老爷吗?祥林嫂是如何看待自身命运的?再嫁,本来有利于新生,她为什么撞香桌?④是穷死的吗?又不是,祥林嫂对生活容易满足,她丧夫之后来到鲁家,不是有了“笑影”,也“白胖”起来了吗?这一中心问题不仅是课文的线索,也是整个课堂的线索。抓住一个问题,层层推进,研究性学习才真正达到了目的。其次,创造思维活跃的课堂,仅仅有问题还不够,学生还要深入课文,进行情境角色体验活动。比如学习《茶馆》时就可转换思维,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学生充当演员,深入体会角色。学习《鸿门宴》,看似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也可通过情境角色体验,把课文学活。通过内心体验,学生自然对人物个性了解得更透彻。还有课文空白处,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后面显然还有话要说,但作者没有说。再如《边城》结尾,翠翠的爱情究竟怎样?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研究和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尝试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来补充空白之处,不仅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具魅力。
高中语文教学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大力展开研究性学习,那么高中语文课堂就不再死板而枯燥,而是学生放飞思维的起点。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获取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素养。
参考文献:
嵇永宁,苗广长.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谢家顺.新课标:研究性语文学习的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5,(2).
[4]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02,(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