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究对低年级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27386 浏览:122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高兴喜欢的气氛中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让他们体会到做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中学、玩中学的乐趣,进而慢慢地学会自主探索,不断提高自己“学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面对低年级学生,我更注重创设学习情境,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促使他们主动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得成功体验,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材料又是数学,数学并非枯燥的科学,而是具有丰富情趣及内涵的课程,进而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自主探索中不断提高“学数学”的能力.

一、从多角度中观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观察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出不同的结果,注意训练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理解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中,我注重启发学生从“一个也没有”、“起点”、“刻度”等方面去思考,学生有了思维角度的灵活性,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又如“6的认识”,当我讲到“老师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的图例时,学生就能说出下面几种意思:“图上有6个人”;“图上有1位教师,5名学生,一共有6个人”;“图上有三个男生,3个女生,一共有6个人”;“图上有2人扫地,3人擦桌椅,1人擦黑板,共有6人. ”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系统地感知了数6的组成.

二、从多方法中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呆板.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固定不变的老一套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给学生新鲜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管是新课程导入、讲授新课、课堂提问,练习形式还是习题设计,都要经常变换方式、方法,不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

三、从多方向中寻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解题或思考问题,总是从一个方向去想,顺着一个思路去钻,容易形成一个单一的思维定式.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算加法容易,算减法较难. 针对这一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交换题目的叙述顺序或表现形式,训练学生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 如9 + 2 = ?算完9 + 2 = 11时,把它变成9 + ( ) = 11,( ) + 2 = 11,11 - 9 = ( ),11 - 2 = ( ),进行训练. 另外,同一个知识点,除了根据教材特点外,也可以应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如6 + 3 + 1=?,学生一般从左到右观察,认识到6 + 3 = 9,9 + 1 = 10,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让学生从右到左的方位观察、思考,就会有3 + 1 = 4,4 + 6 = 10. 再通过变式练习9 + 1 + 0,9 - 4 - 0,14 - 4 - 6,6 + 3 - 3,概括出加0,减0可以不计. 这样,通过正向、反向、纵向、横向的多种观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从多猜想中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猜想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通过视图想象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大胆猜想;用几个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这几个长方体又有什么特征?对于学生的猜想,我都加以赞赏,再引导学生加以验证. 在学生验证过程中,教师给予鼓励、赞许的眼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生用保健箱、牙膏盒、肥皂等生活中实物观察、验证,加深了对长方体的理解,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身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五、从多分析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并且要借助动作,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思维的训练加上引导得法,低年级学生也能表现出创造性思维的活跃,如在上应用题练习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年级(1)班有9名学生参加环保活动,(2)班有7名学生参加环保活动,(1)班参加环保活动的学生比(2)班参加环保活动的学生多几个?我让学生分析要求的问题可以怎样理解,学生分别说出:① 两个班参加环保活动的学生相差多少个?② (2)班参加环保活动的学生比(1)班参加环保活动的学生少几个?③ (1)班减少几名学生就与(2)班同样多……学生灵活地说出了要求问题的意思,创新思维得到升华.

六、从多迁移中拓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自古以来,教育家都推崇教学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主张运用迁移规律,提高学习能力. 低年级学生学数学,运用操作实物的方法、观察图形的方法、口述图意的方法、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都可以组织教学. 如“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主要方法,9加几是起始课,它是学习加法的连接点. 教学时让学生熟悉9 + 1 = 10,然后引导学生迁移感知9 + 2 = 11的思路,通过掌握思路,学生很容易就形成“看9想1得10,10加几得十几”的概念,最后灵活地运用方法,迁移学习8加几、7加几……这样一来,利用迁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教会学生学习,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