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30471 浏览:1428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童话是儿童的自然精神食粮,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童话所具备的幻想、欢快等精神是它为儿童所钟爱的根本原因,但是当童话进入教育与课堂后,却时常为一些儿童所厌弃,这是由于童话精神泯灭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本论文从四个部分对童话精神与儿童精神长大、儿童审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第一部分中,笔者从欢快原则、幻想品格、诗意境界、游戏精神四个方面对童话精神的概念进行了探究与分析。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童话精神与儿童精神世界的关系,童话精神源自于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童话的欢快原则迎合了儿童的欢快天性,幻想品格融进了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性,诗意境界反映出儿童的诗性聪明,游戏精神则投射出儿童的游戏本能。童话精神又能促进儿童的精神长大,它对于儿童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宣泄因弱小由成人带来的压抑,以及生命中恶的冲动,都是极好的途径。不仅如此,童话精神还是启发儿童知己良能,润泽儿童精神世界的最佳选择。第三部分,笔者通过观察,归纳出童话精神失落在教育领域中的四种常见现象:教师在童话功能上以教化遮蔽了审美;童话成为认知教育的工具,而儿童对童话的审美感知却被忽略;童话被肢解成字、词、句、段落等,教师过多的剖析剥夺了儿童对童话的深度体验;教师妄求每个儿童都能明白同样的道理,强行牵引到共同的“目的地”,妨碍了儿童真正介入到童话活动中来。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失落既有深层的传统文化观、儿童观、教育观的原因,也有现实的社会与教育的原因,还有教师素养方面的直接原因。论文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促使童话精神在教育中回归应该树立的理念。作为童话活动的组织者与支持者,教师在选择童话时应尊重儿童的趣味,过程中留意唤起儿童的审美体验,并以引领儿童长大、庇护|教育论文网|儿童生命为目的。论文最后提出了童话审美教育可以采用的四个策略,综合艺术形式策略、改编与创作策略、游戏与表演策略、情境渲染策略,并结合具体课例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童话童话精神审美教化体验
【论文提纲】:摘要5-6Abstract6-8前言8-19一、研究的缘起8-11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1-15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5-17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7-19第一部分童话精神的提出19-51一、童话精神的提出19-32(一)童话和童话精神19-23(二)童话精神的历史展现23-31(三)童话精神的相关论述31-32二、童话精神概念之探究32-51(一)欢快原则33-36(二)幻想品格36-39(三)诗意境界39-45(四)游戏精神45-51第二部分童话精神与儿童精神长大51-72一、童话精神契合儿童的精神世界51-63(一)童话的欢快原则契合了儿童的欢快天性51-53(二)童话的幻想品格融进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53-56(三)童话的诗意境界反映出儿童的诗性聪明56-60(四)童话的游戏精神投射出儿童的游戏本能60-63二、童话精神促进儿童精神长大63-72(一)童话的愉悦功能63-65(二)童话的宣泄功能65-68(三)童话的提升功能68-72第三部分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失落72-108一、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失落72-91(一)教化僭越审美72-78(二)认知大于感知78-82(三)剖析剥夺体验82-86(四)牵引制约介入86-91二、童话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91-108(一)文化根源91-104(二)现实原因104-107(三)直接原因107-108第四部分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回归108-131一、童话审美教育应树立的理念109-122(一)尊重儿童的趣味109-114(二)唤起儿童的体验114-118(三)引领儿童的长大118-122二、童话审美教育策略之探究122-131(一)综合艺术形式策略122-124(二)改编与创作策略124-125(三)游戏与表演策略125-129(四)情境渲染策略129-131主要参考文献131-137附录137-149后记14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