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德性论述与道德教育思想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10819 浏览:445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从德性理论的角度重新解读康德的学,提出康德的德性理论是以义务论为根基的人的品格理论,在此基础上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就是一种关于品格教育的思想,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德性和道德教育,尤其是品格理论与品格教育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康德的德性理论是关于人的道德的探讨,人的道德不同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道德,它以人的特殊本性为起点。人的本性的特殊性体现在人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有限和理性两种要素共同构成了人的本性结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向善和趋恶两种倾向共存于人的本性中,道德法则与自然偏好两种不同动机的冲突、善的准则与恶的准则的冲突使德性得以必要和可能。德性只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人的道德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德性。德性作为人所拥有的道德性情、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和能力,是人的内在品格特性的集中体现,康德的德性概念规定了人应当具有怎样的内在好品格,康德的德性理论是关于人的的内在好品格的理论。德性要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纳入自己准则的动机及其分类,在此基础上得出德性的三种机制,即出自道德法则和义务动机的机制、培养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应对不可靠的非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它们作为整体构成了德性的机制。通过分析康德的德福一致结构,即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相一致的结构,及一种属于人的可能的至善理念,明确了德性的地位,德性是幸福的条件|教育论文网|和条件,德性规定了人的本性完善的方向,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高价值追求。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其德性理论为基础和根据的,道德教育是德性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德性必须被获得,而道德教育是德性获得的途径,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品格教育,在于对人内在道德品格的塑造和培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规定性、促进人的本性的完善,其中道德教育以实现人的本质规定性、促进人的道德品格完善、使人获得德性成为有德性的人为目的,在由教育促进的人的所有完善中,道德完善是最高层次的完善,是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关键词】:康德人的本性德性准则动机幸福道德教育品格教育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5Abstract5-7引言7-14一、研究现状7-10二、本文的研究思路10-11注释11-14第一章德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人的本性为起点14-38一、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14-23二、人的本性中两种倾向的共存和冲突23-34注释34-38第二章德性概念:作为人的品格特性的德性38-61一、德性与神圣性38-41二、德性的定义及内涵41-53三、德性所界定的人的品格特性53-55注释55-61第三章德性的机制:道德动机的运行61-72一、动机的分类61-64二、出自道德法则和义务动机的机制64-66三、培养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66-67四、应对不可靠的非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67-69注释69-72第四章德性的地位:幸福的条件|教育论文网|和条件72-83一、道德与幸福对于人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72-75二、德性与配享的幸福75-78三、属于人的可能的至善理念78-80注释80-83第五章道德教育:德性理论的应用83-95一、德性的获得与道德教育的途径83-87二、道德教育的本质87-93注释93-95第六章道德教育的目的:成就有德性的人95-110一、康德的教育理念95-101二、道德教育的目的101-105注释105-110第七章当代意义110-119一、对当代德性的意义110-115二、对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115-117注释117-119参考文献119-126后记126-12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