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5274 浏览:171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我们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而推波助澜的时候,当我们为高校教育改革而殚精竭虑的时候,当我们为当今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掉进所谓“后现代”的陷阱而忧心忡忡的时候,众多有识之士的思维触媒愈益汇聚到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问题。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公民素质的高低,不但支配着其一生的实际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全社会公民素质的发展方向。可见,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对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高校公民素质教育为研究主旨,为求比较客观地把握当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并为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可操纵性的对策。沿着从理论到现实,从原因到对策的逻辑路线,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厘清公民、公民素质、高校公民素质教育概念的含义以及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本文的“公民”是指:在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中充分体现人的基本属性,自由、自主、自决地介入公共事务,享有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具有与其身份和地位相适应的品性、态度和德行的个人。本文的“公民素质”是指: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与国家、社会和其它公民的关系中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独立做出判定与选择,并付诸行动的知识、意识价值观和技能。本文着重考察了大学生如下的公民素质:在公民与国家关系维度中有爱国素质、政治介入素质、规则素质、权利素质;在公民与社会关系维度中有独立自主素质、社会介入素质、勤俭素质、自强素质;在公民与公民关系维度中有友善素质、诚信素质、合作素质、宽容素质。本文的“高校公民素质教育”是指:国家通过高等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校大学生所实施的,旨在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须|英语教学论文|的良好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公民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社会之间的异同,以便于更清楚地把握本文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的阐述与厘定为全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访谈以及参考相关调查成果等途径,比较客观、全面地掌握了当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实状况。基于笔者的问卷调查数据、个人与集体访谈信息以及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十二项公民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说明。我们发现,随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精神文明的推进与发展,大学生的公民素质现状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洪流中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逐步得到了提高。其总体现状体现出如下特点:(1)大学生不同公民素质水平有高低之分,相同公民素质的不同方面的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有些公民素质水平很高,如友善素质、规则素质;有些公民素质水平则比较低,如勤俭素质;还有些公民素质的不同方面也表现出高低不同,如权利素质、独立自主素质。(2)大学生的有些公民意识倾向与公民行为选择呈错位态势。比如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与独立自主行为之间、社会介入意识与社会介入行为之间就存在错位。(3)大学生的有些公民素质还处于不自觉、无意识状态,有待于提升到自觉、意识状态。比如规则素质、节约素质。第三,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狭义)等环境因素在何种向度与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在研究分析基础上,本文得出一系列结论,比如,性别仅仅影响着大学生在爱国、独立自主、勤俭、社会介入、友善的某些方面的表现,而不影响他们在其它公民素质方面的表现。同时,这种影响并不表现为女性就比男性差,而是各自有其好坏不均的表现;年级(大一、大二、大三)仅仅影响着大学生在政治介入、政治维权、独立自主、节俭、友善、诚信的某些方面的表现,而不影响他们在其它公民素质方面的表现。同时,这种影响不表现为年级越高,大学生的上述公民素质水平就越高,而是视具体方面而定;专业(人文社科管理类、理工农医类)影响着大学生多方面的公民素质水平。总的说来,在爱国理性、独立自主意识、勤俭、社会介入意识、友善、诚实素质方面,文科生较理科生有更好的表现。而在政治介入行为、独立自主行为方面,理科生较文科生有更好的表现;政治面貌(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对大学生公民素质水平影响不大。学生党员仅在国家个人利益观、政治介入行为、节约资源、友善方面比学生共青团员、学生群众有更好的表现;学校类型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状况。总的说来,部属院校学生在公民与社会、公民与公民关系维度中的公民素质方面有非常好的表现,在公民与国家关系维度中的公民素质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省属本科院校学生在独立自主、节约、信用、宽容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现,而在爱国、权利、规则方面表现比较差。民办高校、高职高专学生在公民与国家关系维度中的公民素质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其独立自主、信用、宽容方面又表现得比较差;等等。第四,提出了高校公民素质教育应当确立的教育理念,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有效的、可行的策略选择。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路径有很多条,而高校公民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最重要的路径之一。高校要提高公民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树立和实践的教育理念,遵循针对性原则、知识意识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他养与自养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实施中还应该加强如下几方面工作:(1)高度重视和认真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促进德育的现代转型;(2)加强民族精神培育,铸造大学生公民的“民族魂”;(3)加强法制教育,营造校园法制环境;(4)构建大学生有效介入机制,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5)搭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立体通道。【关键词】:公民公民素质公民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7Abstract7-13第一章导论13-47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13-19(一)问题提出13-16(二)研究意义16-19二、相关研究19-30(一)西方学者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19-21(二)港澳台学者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21-22(三)中国大陆学者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22-30三、“公民素质教育”概念论析30-42(一)、公民31-35(二)公民素质、公民素质教育、高校公民素质教育35-37(三)公民素质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37-42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42-47(一)研究思路42(二)研究框架42-43(三)研究方法43-45(四)创新之处45-47第二章中外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47-71一、西方之镜:西方公民素质教育的公道资源47-56(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47-51(二)近现代西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51-54(三)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54-56二、本土之路:我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56-68(一)近代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57-61(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61-68三、共性与个性: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的双重规定68-71第三章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概览71-105一、公民与国家关系维度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71-84(一)爱国72-77(二)政治介入77-80(三)规则80-82(四)权利82-84二、公民与社会关系维度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84-94(一)独立自主85-87(二)勤俭87-90(三)自强90-91(四)社会介入91-94三、公民与公民关系维度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94-103(一)友善95-97(二)诚信97-99(三)合作99-100(四)宽容100-103四、小结103-105第四章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因素分析105-151一、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个体特征因素分析105-124(一)性别因素分析105-110(二)年级因素分析110-116(三)专业因素分析116-121(四)政治面貌因素分析121-124二、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学校环境因素分析124-138(一)几项学校工作的因素分析125-127(二)学校类型因素分析127-138三、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138-146(一)家庭所在地因素分析139-143(二)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分析143-145(三)家庭结构因素分析145-146四、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146-151(一)政治因素分析147-148(二)经济因素分析148(三)文化因素分析148-151第五章当前我国高校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理性选择151-173一、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151-155(一)教育理念151-154(二)实践教育理念154-155二、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155-160(一)针对性原则155-157(二)知识、意识、技能相结合的原则157-158(三)他养与自养相结合的原则158-160三、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策略选择160-173(一)高度重视和认真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促进德育的现代转型160-162(二)加强民族精神培育,铸造大学生公民的“民族魂”162-164(三)加强法制教育,营造校园法制环境164-167(四)构建大学生有效介入机制,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167-169(五)搭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立体通道169-173附录:大学生公民素质调查问卷173-179参考文献179-184后记18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