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近况及革新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26580 浏览:1209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其一是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其二是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不仅需要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培养一线的中等职业经济人才,经济类中职顺应了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语文,作为经济类中职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对学生学好经济从业知识,提高经济从业能力,塑造健康人格,提升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育实践中,经济类中职的语文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如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只重专业课,忽视语文课。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没有专业意识,忽视学生从业能力及从业道德的培养等。因此,研究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显得特别有意义。本文立足于经济类中职的语文教学特点,以语文教学理论和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从语文教育在经济类中职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其基础性和一般性,进而指出其特殊性和对经济类职校教学的作用,通过对经济类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思考提出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以期对经济类中职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及改革做出贡献。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地位界定及作用分析。基于经济类专业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在经济类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对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第二部分:现状分析及原因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总结出经济类职校的语文教师应正视的语文教学现状,如教材无特色,无法提高学生经济技能、教师因循守旧,不能结合专业施教、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未能突出培养经济从业道德等等;并探因寻果,深入思考现状问题的成因,追溯历史,探究思想观念问题、教师素养问题、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等等。第三部分:改革对策研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以及职业特点,在现代职业教育观的审视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经济类中职学生的教育功能。首先,转变思想意识,促进语文与经济专业和谐发展。其二,改变教材陈旧、无特色的状况,开发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突出经济职业特色。其三,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和道德素养提升的问题,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经济从业道德。其四,培养学生创新、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岗位。其五,教师应加强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创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拓展了解经济类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施教。最后,建立新型教学评价,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结语部分。通过对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的调查分析、对策研究,并将对策应用于实践中进行检验,得出经济类中职语文教育研究是必要的、可行的。它对经济类中职的语文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有助于推动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以后的研究及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关键词】: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研究改革研究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9Abstract9-12前言12-14一、语文教育在经济类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4-21(一)语文教育的一般地位和独特作用14-171.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15-162.语文教育对培养人的综合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17(二)语文教育在经济类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7-211.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经济意识18-192.语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从业技能19-21二、经济类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21-32(一)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现状22-271.教材无特色,无法提高学生经济技能22-242.教师因循守旧,不能结合专业施教24-253.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难以整体掌握25-264.学校特性未受重视,没有突出培养经济从业道德26-27(二)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分析27-321.传统思想观念对语文教学的影响27-282.历史原因对教师素养的影响283.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28-314.其他原因31-32三、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改进策略初探32-57(一)转变思想意识,凸显语文职业特色33-351.中职语文教育应凸显职业特色332.中职语文教育凸显职业特色的实施策略33-35(二)斟酌教材内容,突出经济职业特色35-361.选择专业性强的文本35-362.加入针对性练习内容36(三)注重经济从业道德的引导36-421.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经济从业道德的引导的具体内容37-402.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经济从业道德的引导的主要途径40-42(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拓展专业知识42-451.正确熟悉教学活动422.重新熟悉师生关系42-443.强化服务专业意识444.提高服务专业能力44-45(五)培养学生从业能力45-531.提高口语交际能力45-512.提高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51-53(六)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力53-551.教学活动需要创新53-54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54-55(七)建立新型教学评价,促进专业发展55-571.注重过程性评价562.书面、口语结合测评563.加入专业内容的考评56-57结语57-58注释58-60参考文献60-64附录64-7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1-72致谢7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