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教师进展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5286 浏览:16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不同的视角或不同的“学科之眼”可以发现不同的问题、带来不同的发现与体验。社会性别视角是本研究所采纳的方法论视角。这一视角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等处境,并将女性问题置于社会性别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中进行考察,旨在改善女性的不利处境,促进男女同等、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性别之所以适宜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由于:第一,社会性别分析问题的目的恰好与本文所追求的高校女教师发展应以“人”为出发点这一特点相吻合。第二,社会性别视角能为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声音,一种新的评价标准和新的行动方案。第三,社会性别已经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社会关注,更是西方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研究一股重要的学术思潮。随着当今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女性问题”并未消失或者说变得不再重要,相反,在社会性别公正上涌现出的很多的新问题亟需我们突破已存理论上的局限去加以解决。基于此,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高校女教师的发展,从人的发展高度审思女教师发展问题的解决,既是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是研究者的理性选择。在理论上,这一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现代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视野,丰富妇女发展理论,深化女性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这一研究可以为我国正在致力实现的高等教育性别同等目标,尤其是能为当代高校女教师走出其发展困境,走向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对与社会性别和高校女教师发展这两个概念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的厘定与论证,为本研究的全面展开提供基本的理论根基。第二,从历史的维度,遵循垂直与水平两条路径对高校女教师的发展历程进行较为具体的梳理、分析与阐释。重点论述了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三种较为典型的社会性别制度,及其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和权力机制是如何作用于高校女教师的;提出了在“男女有别”、“男女同等”(初步的)、“男女一样”三种社会性别制度的规制下,高校女教师的发展相应历经了缺席者、失语者、言说者三个阶段;归纳出高校教师发展的性别异步差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起点、内容及其阶段性目标追求等三个方面。第三,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从学术职业能力、社会性、精神性、个性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新世纪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当下高校女教师发展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边沿化危机;二是性别迷思。边沿化危机主要表现为显性、隐性与反向三种形态;性别迷思主要表现在能力依靠、形象认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第四,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个层面对当下高校女教师发展困境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一是理论因素的制约。重点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所提供的性别同等发展模式为什么不能简单拿来直接引领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走出困境。二是历史因素的制约。指出了中国女性所经历的主要是一条“男性主导”与“国家特色”的解放与发展的道路及其对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双重影响。三是现实因素的制约。从高等教育系统外看,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与隐性运作的社会性别制度是导致高校女教师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从高等教育系统内看,高校教师专业化、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男性态度,是导致女教师发展困境的特质因素;从女教师自身看,主体意识的被动性与表层性、女性意识的局部性与滞后性等是制约其发展的内在根源。第五,在前四项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理论形态与实践路径进行了具体的论证,也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论点。即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性别敏感发展是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理论诉求。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承认女教师作为“人”的发展权利与要求,即从“人”的意义上女教师与男教师具有共同的发展权利与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承认女教师作为“女”人的发展权利与要求,即女教师发展过程中不同于男性的独特权利与要求。女教师发展的终纵目标是与男性一起消除社会性别制度的束缚,建立一种互利双赢、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终极走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根本诉求的实现,有待于性别敏感发展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外与女教师自身三个场域的协同实践。【关键词】:社会性别人的发展高校教师发展高校女教师发展性别敏感发展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英文摘要5-12导论12-41一、问题的提出12-16二、研究现状16-32三、研究价值32-37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37-41第一章社会性别理论与高校女教师发展:概念分析与理论铺垫41-74第一节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分析42-52一、社会性别的由来42-44二、社会性别的内涵44-49三、社会性别视角的特点49-52第二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概念分析52-66一、高校女教师的特点52-58二、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内涵58-66第三节以社会性别视角研究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可行性及其局限66-74一、以社会性别视角研究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可行性67-70二、以社会性别视角研究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局限70-74第二章高等教育对“她们”的疏离: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历史审视74-117第一节高校女教师生存状态的历史变迁75-108一、“男女有别”与女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缺席者”76-83二、“男女同等”与女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失语者”83-94三、“男女一样”与女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言说者”94-108第二节高校教师发展的性别异步差108-117一、高校教师发展起点的性别差异109-111二、高校教师发展内容的性别差异111-114三、高校教师发展目标的性别差异114-117第三章边沿化危机与性别迷思: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117-186第一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状调查118-152一、学术能力发展现状120-129二、社会性发展现状129-136三、自我形象认同现状136-143四、个性发展现状143-152第二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边沿化危机152-170一、显性边沿化153-159二、隐性边沿化159-166三、反向边沿化166-170第三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性别迷思170-186一、能力依靠的迷思171-177二、形象认同的迷思177-183三、个性发展的迷思183-186第四章“三重障碍”: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186-240第一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理论制约因素187-199一、国内高校教师发展理论研究之难为187-188二、西方女性主义性别同等发展模式之困境188-199第二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历史制约因素199-209一、男性代言的女教师发展的特点与弊端199-203二、国家主导的女教师发展的特点与局限203-208三、熟悉上的不足制约了女教师发展的速度208-209第三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209-240一、高等教育系统外的制约因素209-223二、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制约因素223-235三、高校女教师自身的制约因素235-240第五章性别敏感: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构想240-300第一节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理论诉求240-260一、性别敏感发展的概念来源241-246二、性别敏感发展的概念理解与根本诉求246-260第二节性别敏感发展的实践构想260-300一、性别敏感发展在高等教育系统外的实践261-269二、性别敏感发展在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实践269-293三、性别敏感发展在高校女教师自身的实践293-300结语300-306参考文献306-316附录一316-319附录二319-320附录三320-321后记321-32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