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语文教学应把构建学生和谐人格放在首位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7117 浏览:231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中等教育的半壁山河,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性实用人才的重任。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校园构建和谐文化的今天,中等专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应在说文解字、表情达意的同时,必须把构建学生的和谐人格放在首位。职业技术学校要造就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过硬的思想品德的产业雄师,育德的重任仅靠思想品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课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利用语文教材生动解读、形象说理的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而找回初中生身上的道德缺失,弥补他们的人格缺陷,使他们以心理上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战胜自我,学会自尊、自爱,遵纪遵法,知恩感恩,回报社会。
为了更好的发挥职校语文课教书育人的特殊作用,本人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索与探讨。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试想,一个在学生眼前抽烟、说粗俗话,行为无所顾忌的老师,能得到学生最少的尊重吗?不能“为人师表”的老师不仅做不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才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外貌整洁、态度亲切温和的老师,一个爱岗敬业又有渊博知识的老师,一个外在美与内在美、知识与品德相统一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或与学生交谈之前,就以使学生心里折服,敬他三分。这样,教师用自己和谐人格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欢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

为了不让学生活泼的天性和奔放的聪明消磨在烦闷的课堂上,语文课教学应采取多媒体、诗朗诵、分角色表演、参观采访等多种策略。职专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是记游散文,学习时,最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体了解课文中景物的全貌,教师要象一个优秀的导游,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用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去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学习《内蒙访古》,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先看塞外有什么好风光,同时寻找历史沉淀下来的遗迹,再了解中国最古老的一段长城,叩问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在这荒山野岭上修筑这雄伟的长城,它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去参观青冢,造访王昭君,猜想她出塞的理由,思索她出塞的作用。

三、讲好关键篇目,晓之以理,让学生树立起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

如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教师首先要生动精要的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人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的深厚友谊。当学生对这两位伟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时,开始引导他们阅读全文。教师要指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出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按恩格斯的原话,“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在马克斯身上这还不是主要的,让学生继续在文中去找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然后让学生思索回答,马克思为什么一生中能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学生可能会归纳好多马克思本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最后特别要夸大的一点,这是由于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伟大的志愿,他立志要以事一种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职业。让学生明白,伟人与平常人原本没有什么两样,其不同点是伟人以小就有远大志向,并且终生为这个志向而努力。

四、要利用教材中关于亲情、母爱的篇目,动之以情,进行感恩教育

如在《同题两篇》中,一篇是老舍写的《我的母亲》,另一篇是法国作家罗曼·加里写的《我的母亲》,在这两篇课文中,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母亲,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同一个名词——母爱。学习这两篇课文,学生会自然的联想到母亲或其他亲人,会发现那个平凡渺小,甚至有点丑陋的母亲身上也有闪光点,他们会发现,母亲天天每年重复着的那些小事,也有伟大之处。此时学生会对自己曾经与亲人相处时的种种不良行为感到羞愧,会对亲人们曾经对他的关爱产生感恩心理。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母亲是一家人中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自己做饭而最后一个吃饭的人。”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他曾经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过羞耻,由于她的母亲由于一点小事跟邻居吵架;他被同学欺负了,母亲去人家“讨公道”,被人家推出门外;过年了,他和母亲去赶集,母亲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双新鞋,结果钱却被小偷偷了,就坐在马路上哭,围观的人很多……学生把自己以为最丢人的事写出来,说明他理解了他的母亲,这位同学最后写道:“妈妈,我再也不嫌弃你了,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可以看出,他们在反思中迅速长大。要他们知道,感恩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做人的最少修养,不会感恩或不愿感恩,是道德缺失的体现。让他们消除冷漠,在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平和与欢快。
语文教学是雕刻人灵魂的艺术,并非单纯的知识堆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构建学生的和谐人格放在首位,这样做不是强制地给学生灌输什么,也不是生搬硬套地让学生理解什么,而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欢快的、开放的、自主的教学过程去影响学生,使他们的心身得到全面、健康的进展,使他们能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人类文明进展的推动者,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创造者,一个能与他人、环境、社会和谐相处的对社会有用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