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微探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4169 浏览:136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更要重视语文,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索和实践活动,达到获得知识、开发智力、进展能力、培养情感和意志、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目的。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钻研教材,吃透文本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每个教师都深谙其中的道理,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多,知识面很广,教师仅仅有“一桶水”是永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大量与“水”有关的知识。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课内外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不断充实自己,熟悉到自己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吃透文本,是用文本作为载体,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以文本走向生活。教师与学生同时读懂读通教材,要求学生在教材中读、点、圈、划的同时,教师更应该在课前了解和掌握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只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例如,在教《林冲棒打洪教头》要求学生读文、了解人物时,我就翻阅《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一些片断,如《林冲雪夜上梁山》、《误闯白虎堂》等章节,了解林冲在什么背景下来到柴进庄上等等一系列的内容,这样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才能以容不迫,侃侃而谈,如涓涓流水流向学生的心田,以而激起学生读名著、了解人物的兴趣。

二、了解学生,探究教法

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则无以学。”教学的总策略和规律是稳定的,但教学的具体策略却是变化不定的,但是不管使用何种策略都是为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策略使用得当,不但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不可能在教一篇课文过程中同时采用若干种教学策略。但不论采用伺种策略,教师应该用情感来激发学生,似乎磁铁一样吸引人,让学生的留意力丝毫没有分散,整个身心为文章而思,为文啻所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一种真诚、尊重和信任的师生联系,创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每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都留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抛给”学生,让学生来“教”老师。学生布满了成就感,以而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每一节课都有意犹未尽的感受,都会发出这一堂课过得真快的感叹。

三、认真评课,及时反思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课堂上让自己闪光点,让这成为今后教学的经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我设计的策略是让学生介入表演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出色的表演中,学生似乎获得了很大的乐趣,对课文内容也基本掌握,课堂在出色纷呈中结束,但在课后我冷静细想:学生只是满足于对逄蒙的训斥,却完全忽略了嫦娥与后羿的感受,没有感受到嫦娥对后羿、对乡亲的深情厚谊,感受不出嫦娥的万般无奈……情感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反思会让我们知道如何去改善教学,会让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会使我们去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会让我们少做一些无用功或表面功;反思会使我们了解到学生在教学中知识、情感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提醒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本。

四、走出文本,走向生活

“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事物,不同的人各持观点,对一篇课文也是如此。一节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或者说学生以中有什么收获,这都依靠于每个学生的灵性和悟性,也可以说是教师的教学聪明在学生心灵中的体现。当我们的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后,能走出课文的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情与景加以比较浅析,怎能不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自我健康、理智地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教学双向性很强的艺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以“教”与“学”这两个因素上下工夫:让“教”牢牢吸引住“学”,“学”反过来推动教学论文“教”。但不管如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语文教学的探讨与探讨,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