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8247 浏览:817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设计理念】授之以渔,举一反三。指导学生了解押韵、排偶及整句等语言特点,通过有感情的“读”来感受《陈情表》文笔流畅、辞气恢宏、感情真挚的特点。教会学生揣摩、品味和鉴赏的策略,引领学生赏析本文隐藏在情感之下的严密逻辑。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的构思艺术;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课前准备】了解晋朝(东晋)的开国历史,知晓晋取代曹魏的手段,及晋对孝道的推崇。了解蜀被灭的历史及李密的仕途经历。了解晋对东吴的怀柔对策。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前人读《陈情表》有这样的评价:“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
这个评价可看出《陈情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感动武帝?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及论据。

二、师生讨论,共同归纳

(一)以情动人(以文中找出论据)

1.作者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立的或相辅相成内容的排偶句来表达思想感情。

例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引导:这是含有相对立的对偶句,体现了本文在矛盾中抒怀的特点。
例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夸大地方官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夸大自己生死都会报恩。)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突出祖母无人照顾。)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比较年寿的是非,提出先尽孝后效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引导:作者运用了“前后”、“生死”、“内外”、“是非”等相对的词语的排偶句来表达相辅相成的内容。

2.作者保存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摒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

例:“气味奄奄”、“躬亲抚养”、“晚有儿息”、“夙婴疾病”、“过蒙拔擢”、“有所希冀”等。
引导:文中多次出现类似这样的同义词连用的四字句,增强了节奏感,在低沉之中含有一种声宏气壮之势,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师小结:《陈情表》全文既有散文行笔流畅、无所滞碍的优点,又有骈文工致密丽、辞气恢宏的佳处。
师总结:此文能感动武帝,首先应归因于表中所陈的是一种不假雕饰、诚挚真切之情。情是全文的主干,一切都以情生发,环绕着情铺展开去。作者围绕“情”字调动了一切的艺术手法。正如《古文观止》选录这篇文章评说的那样:“历叙,俱以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二)以理服人(文中找出论据)

1.第一段叙悲惨身世。以“夙遭闵凶”为总纲,以“孤”为核心。

例1:“六月”、“四岁”、“少”、“九岁”,用数字来说明“夙”;“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是“凶”的具体化;“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是“闵”的具体化:这些突出了祖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夸大“臣无祖母,无以到本日”。实在,作者隐藏了一个结论,自己对祖母有义不容辞的反哺责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自己的祖母呢?
例2:作者通过“既无”、“又无(终鲜)”、“外无”、“内无”突出一个“无”字,隐含了一个“孤”字,作者用这些文字在向武帝说明,己辈只有自己一人,儿孙幼小,外无近亲,只能由自己赡养祖母,夸大了唯一性。
例3:一个“夙”字,说明祖母是久患疾病的;一个“婴”字,说明祖母是慢性病,需长期奉侍。这样就侧面说明了,并非皇上召我出仕才生病的,而是早已如此,以而消除武帝猜忌。

2.第二段叙蒙受国恩,进退两难。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为中心。

例1:作者用“察”、“举”、“拜”、“除”来阐明所受官职越来越高,说明自己知道国恩深厚,应当上报,由此阐明自己不是不知好歹的人。
例2:作者用“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极写了朝廷逼迫自己上任的情景,同时,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矛盾与无奈。
例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作者阐明了自己陷入了尽孝道与报国恩的矛盾中。

3.第三段进一步说明辞不就职的理由。

例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既恭维朝廷,又为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取得正当教育论文的法律依据。
例2:用“凡在”、“特为”的比较,以一般与特殊的比较中,夸大自己更应得到照顾。
例3:作者叙述自己在蜀汉出仕的经历,以侧面说明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矝名节的人;又用“亡国贱俘”的身份与所受到的恩宠比较,用事实阐明了自己辞不就职不是崇尚名节,只是要尽孝道。
例4:作者用“臣无祖母,无以至本日”再次夸大自己应该尽孝道;用“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夸大自己尽孝道的必要性。

4.第四段,提出解决不足的办法。

例1:作者用“四十又四”与“九十又六”一组数字来具体说明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
例2:作者用“臣之辛劳,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实所共见”来说明所述是实情。
例3:作者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暗含“报刘之日短”;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含“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师小结: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晋,现在晋欲征召李密出来作官,李密辞不就职,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再者,在此陈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情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李密写这篇文章,就非得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把真实困难摆开不可。
他在陈述暂时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况臣孤苦,特为尤其!”这样一推进,逻辑更显得严密、鲜明,也就更有气力。这是这篇文章的一层意思。接着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转折,突出主意:“但以刘日薄西山,气味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本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作者捉住了一个“孝”字,捉住了晋王朝“治天下”的根本来立论。文章每一段都围绕“孝”字来写,时明写时暗写,它像纵横交错的网线,将全文“织”得既细致精密,又十分自然。

三、全文总结

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代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时至本日,对《陈情表》击节称赏的仍不乏其人,其理由我以为除了以一种不假雕饰、诚挚真切的情意动人外,就是以严密的逻辑说服人,两者相辅相成。“情”是肉,“理”是骨,两者相较,我更欣赏此文说理的严密。
四、作业
背诵全文,并归纳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比较《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劝谏手法。
【教学反思】
1.学生理解文言文有困难,有着畏难情绪。且本文说理比较隐密,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设计应深入浅出。
2.文言文教学仍然要重视“诵读”练习,只教策略而缺少读的实践,学生是无法感受到本文情满笔端、词意婉转恳切的特点的。诵读指导,应让学生懂得读,也让学生读得懂。

3.课堂讨论,教师除了积极引导介入外,更要设计出好话题,且各个小不足之间要有层次。

4.揣摩语言是披情入理的切入口。推敲本文“动人之情”的气力来源,除了充分运用“赋”的四字骈句、比喻、排比、对偶等艺术手法外,主要是缜密的思维、富有逻辑性的文字,让晋武帝读罢,理屈词穷。说理与抒怀缺一不可。
5.将语言与结构结合在一起浅析,既让学生掌握了重点实词的用法,又感受了文章思路,以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缜密的逻辑。可以让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原文,又能鉴戒写法,以而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