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思维能力,构建有效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3712 浏览:92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以根本上解决语言表达特别是作文无话可说的不足,语文教学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量阅读与实践活动。晨诵读,午摘抄,晚日记长跑,周六、周日手抄报,见缝插针搞阅读,大小活动真热闹。学校最忙的是语文老师,学得最累的是语文课。学生的积累不可谓未几矣,学生的生活不可谓不丰富多彩矣。按说应该是“胸藏万壑凭吞吐”,可实际上,语言表达依然磕磕巴巴,词不达意,作文内容依然空洞无物,没条理,没新意。不足出在哪里?为什么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为什么段落结构意识淡薄,缺少层次、条理?为什么作文内容空洞,主题平淡,思路不清楚?听说读写的语文练习都落到了哪里?究其理由,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语文教学中思维练习的缺失。
对于思维练习,《新课标》有明确要求:“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进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策略。”但思维是什么?与语言有什么联系?如何“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进展思维能力”?阶段目标中除了“想象”练习目标较明确外,其他均模糊不清。没有清楚地可供指导的系统目标、策略,教师没有能力具体分阶段、按层次,有步骤地实施、操纵,教学也就一片茫然。
基础心理学以为:思维反应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定、推理。思维是一种过程,是人脑经过浅析综合,对事物、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定、推理,揭示事物规律及事物间联系的认知过程。概念的呈现形式是词语或符号,思维过程的外在形式也就是语言的组织结构形式。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没有语言,思维没有办法得以呈现和固定;没有思维,语言也失去了有着的作用,两者是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可以说在两者联系中,思维是语言的策略、过程和内容,是语言的“神经系统、运作中枢”,是语言的“根脉”。认知不明,概念不清,就词不达意;想不清楚,语无伦次,就没有条理。语言能力的获得要建立在独立、条理、深刻、灵敏、开阔的思维能力上。语言练习要在思维系统强有力地支持、运作中理解吸收知识,形成能力。
然而思维系统不是像计算机软件一样马上安装就能使用的。思维系统的强大功能即卓越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伴随着知识的吸收不断强大的,就如同孩子,肠胃功能的完善是在不断的消化吸收食品中完成的。在思维练习中,语言既是思维的符号系统,又是营养物质。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借助已有的认知能力获得系统的字词句段篇知识,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思想的目的是为了语言能力的获得,语言能力获得的同时也进展提高了思维能力,两者相辅相成。
了解了语言练习与思维练习的联系,我们不难明白,语言能力的形成必须植根于思维能力的进展。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作为运营机制的思维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能够遵循思维规律来有效指导学生的语言练习,同时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更优越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思维科学,不断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把语言练习与思维练习有机结合,使语言练习科学公道,避免练习的随意性、盲目性,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各项能力的长足进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语言练习与思维练习有机结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讨:

一、抓好词句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判定的能力,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词句的理解和运用是语文的基本功。词和概念、句子和判定有密切的联系。思维中的判定是用语言中的句子来表达的,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而语言中的词和词组总是表达一定概念的。假如概念理解不正确,判定肯定会出错误,判定是错误的,推理肯定也不会正确。
如只要明白“红旗”是红色的旗子和“五颜六色”是指很多种颜色,就肯定不会说出病句“广场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红旗”。假如知道“四大发明”包括什么,绝对不会说“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假如明白“五光十色”有各种光芒的意思,绝对不会说“五光十色的花朵”。概念界定正确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所以在进行词句练习时,启发学生思维活动,通过浅析、综合、比较等策略帮助学生对词语形成正确的理解,有助于句子的正确、完整、通顺表达,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形成正确判定的能力,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通过句子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去进行判定的能力,使句子练习和进展思维结合起来。在句子练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句子结构所体现的判定的形式“谁在做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了”,要让学生懂得句子结构不完整就形不成判定。如“小红正在”、“真有意思”形不成判定就不是句子,判定错误就是病句。这些病句对学生的困扰就会迎刃而解。明白了这层简单的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教学也会变得轻松而简单。再通过扩句、缩句让学生明白添枝加叶会使概念更加形象具体,而砍掉枝枝叶叶得到的主干是句子的主旨。“我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读明白这句话的策略是通过缩句得到“我盘旋”。然后再明白“盘旋的地点”是“街道上空”“白桦林梢头”“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等很多地方。这样就清楚地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就是这个判定。假如在引导想象白桦林、青青的草地、澄澈的湖面的样子,感受景物的美,就会理解“我”的心情,还可能感受到景物描写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学生对于理解句子和表达句子就比较清楚明白了。与此同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浅析综合比较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以思维方向把握言语思路,理清篇章结构,进行读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是沿着一定方向展开的。任何事物的有着,都以时间和空间为条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要素。当思维活动沿着时间作用的直线展开的时候,形成纵向思维;思维活动在时间作用的直线上展开一段之后,向其他方向折去,出现折向思维;当思维活动以空间作用的背景为依托呈“横断面”展开的时候,成为横向思维。思维方向在语言运用中体现为言语思路。同三种类型思维方向相对应,言语思路有纵向、横向、折向三种。以本质上说,言语思路是思维方向的反映。只有思维方向清楚的人,他的言语思路才有可能清楚。
言语思路体现在外在的语言形式上,体现为写作顺序,段落篇章结构的组织安排。这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和思维的反映,是作者构思文章时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反映,教学紧扣课文思路,就能使学生沿着文章这条线索和顺序去理解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把握整篇课文的层次结构,搞清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局部和整体的内在联系。这实际上是构思的学习,是读写练习和逻辑练习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切实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理解语言,推动教学论文逻辑思维的进展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词语必须在头脑中形成印象才能被认知理解,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留意随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景物描写和一些关键的词句。比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清新甜润”“湛蓝深远”都是新词,三年级的孩子不轻易用语言表达清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看画面,以及想象补充画面的形式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村子的美丽。如“假如让你画出清澈见底的小河,你想怎么画?”同学们会七嘴八舌地说,画上绿绿的水草、小鱼、鹅卵石等。对于空气,学生更能奇思妙想,要画上野花、果园、绿树、蓝天。这种想象不仅深刻生动地再现了词语的内涵,而且经过浅析综合联想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仅达到理解的目的,还启发了思维。再引导学生:“你觉得小村庄怎么样?”“小村庄很美丽。”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先容小村庄,仿照先容小村庄的策略先容一样事物。学生又经历了浅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以及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练习、思维历程。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练习。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与探讨策略中培养各种思维能力;在掌握各种结构段落的方式中培养思维的条理严密;在概括段意、总结文意中培养判定推理综合概括能力;在探究文章主旨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思维等。
总之,语文是思维的科学。以某种作用上说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根脉”。认清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的联系,遵循智力进展的科学规律,把语言能力的进展植根在思维能力的自觉培养上,才能真正实现“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进展思维能力”的理想目标,以而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心智的长足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