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30289 浏览:1358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小学以及将来的中学阶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学习文化知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学会处理人际联系,适应社会生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敢问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足、浅析不足、解决不足的动态过程。好的不足可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单纯的不足提出者转变为学生提出不足的发动者,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

1.为学生创造敢于提出不足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扫除心理障碍。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的鼓励,必然有助于消释师生间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形成和谐、同等的交流氛围。其次,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进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自由地交流,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使学生能主动地提出不足,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变“不敢问”为“敢问”。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不足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大胆探讨、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多思,产生迫切希望找到答案的。

2.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不足

当学生提出一个不足时,固然你以为不能称其为不足,也应该加以赞扬。“遇事要敢于问个为什么,错了也没联系,不要怕错,有错马上就改。可怕的是提不出不足,迈不出第一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提出的不足要有价值,要爱动脑筋,即使我们以为是傻不足,也不要嘲笑他,由于傻不足中往往闪烁着孩子的聪明火花。爱迪生小时候不就曾坐在鸡窝里孵小鸡吗?正是这种探讨的精神和行为使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所以,欣赏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胆去实践。

3.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不足

学生的头脑没有框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都会问,什么都敢问。在他们的头脑中,教师是“宝典”,什么都知道。当学生提出的不足很难回答时,我们不能不懂装懂,应实事求是。假如你说:“你真爱思索,老师和你一起去查《百科全书》怎么样?”“老师和你一起弄明白了一个不足,真兴奋!”学生一定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努力翱翔。此时,教师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求知,而且捕捉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使学习范围向着更广、更深的领域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头脑中的不足会不断地涌现,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知识会不断扩增。

二、指导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想使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教师就要给学生思索的空间,留给学生质疑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策略,择准时机,以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1.预习自学中挑疑

预习是自求了解的过程。在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基本策略,能够自学字词、读熟课文后,就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开始时,教师要“强制”每个学生都要质疑。最初,可以以不易理解的,或根据语境不理解的词开始质疑。检查预习时,对质疑有一定作用的学生,加以表扬,以形成榜样。长此下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会提高。

2.以课文的题目发问

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和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捉住了题目,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课文的题目去发现不足、提出不足、解决不足,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以而培养学生以题目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以文章词句与主要内容发问

文章的词句或是描写出色,或是寓意深刻,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是为文章内容、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服务的,对课文的阅读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假如教师捉住了关键的语句,就会让内容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这些词句引发联想和想象。捉住关键词句提问,可以使教学内容精练,使学生留意力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易于突破。而且,往往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产生奇思妙想,使思维更加灵活。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觉悟,使学生得到全面进展,真正能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张家港实验小学北校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