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深化语文教学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6063 浏览:187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技能人才培养要坚持能力本位,也就是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放在培养目标的突出位置,将能力本位贯串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的全面进展。针对这一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呢?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变知识为能力呢?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面对的不足。我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也一直思索着这个不足,有了一点点心得,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开放课堂,放开学生手脚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进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索能力和革新教学论文精神,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我大胆放开,围绕要讲解的课文,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宗旨,让学生以心理上充分放松,敢于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如教与历史有关的课文时,我把学生课下搜集到的有关那段历史时期的影视图片、历史资料经过整理后,在课堂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予以播放。在充分发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画面把了解到的有关知识、情况先容说明。对于一些见解独到、表达正确、语言流畅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为了解课文背景,水到渠成地引入对文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再通过对体裁、报道对象、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比较、讨论,让学生主动地介入进去,激起对知识的探求,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理解。课堂上,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又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欢快,感悟到了语文课的魅力;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避免了课堂上一潭死水,学生被动接受死知识的局面。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发言,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切忌对学生的观点、看法横加指责、讽刺挖苦,要培养学生敢于说、乐于说的个性。要让学生把语文课看作是一片发表自己见解的一块园地,发挥自己才华的一方沃土,在这里不应有思想的羁绊、言论的束缚。只有开放了课堂,才能放开学生的手脚,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一个开放的互动的课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引导,启发学生深思

牛顿由苹果落地引发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语文课同样也需要开启学生的聪明,启发学生思索,让学生带着不足去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好学生。语文课上,小到生字词大到主题思想,我都鼓励学生要有发问精神,多动脑、勤思索,敢于提出不足,创造性地解决不足。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发扬探讨求知的精神。为此,我给学生讲徐霞客不迷信《禹贡》一书的“岷山导江”的说法,而发现长江源头的故事。鼓励学生要多查资料,多提不足,敢于打破对书本的迷信,要大胆见疑,不做“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不断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革新教学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三、激励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克服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怕难、懒惰的思想,我根据情况适时地引入一些生动的教学范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顽强的学习意志。如巴尔扎克疯狂写作,海伦·凯勒的顽强求知,华罗庚钻研数学、陈景润求证困难……一个个名人故事,一件件历史逸闻,无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学生在比学赶帮中树立竞争意识,构建布满生命力的课堂,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绝大部分学生对文言诗文的学习感到较难,为此,无论是背诵、翻译、还是对文章的理解,我都以学生活动为主,在人与人、组与组、前与后、左与右之间、充分展开讨论,并进行全方位的评选和竞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比劲”,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推动学习的进程。引导学生介入到这紧张、激烈的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上风,品尝学习的成功与欢快。

四、走上讲台,让学生做老师

叶圣陶先生在论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时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为了增强学生解决不足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上,我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一些自读课,我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大胆走上讲台,说出对课文的理解、看法,甚或对课文作一番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而且优化了语文教学,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优点,在乐学中找回自我,自觉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渴求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深入感受,学习探究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反映并服务于生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学习了想象与联想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我让学生以月夜为观察对象,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不少学生的练习联想公道,想象丰富,且语言生动,可圈可点。学习了传记类文章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传、人物评传、文学传记的特点,掌握传记文取材精当、语言平实的特点,做到学以致用,我让他们给自己的亲人写一篇小传。要求实事求是,既要写清亲人的主要经历,又要突出其思想、性格、做人原则等。这样的文章既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又避免了雷同之感。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知器。”总之,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反复练习,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已以语文课中找到了学习策略,增添了学习兴趣。他们也都有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了一个善于思索的大脑。以而也为语文的学习、作文水平的提高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课堂上如何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宗旨?如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讨热情更加高涨?“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在不变中求万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进而变知识为能力这才是解决这些不足的关键。
作者单位: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