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人文主义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15708 浏览:69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13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非预设性课堂教学、原真性课外阅读、学生个性化写作、多元化评价四个方面着力探究人文主义教育的策略,努力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培养有个性的人才。
【关键词】人文主义理解沟通关怀
关于人文精神,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各抒己见,以为“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有着和人的尊严、价值、作用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和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是人之所以为人在论述和实践方面的回答,是对人这个族类的精神追求的探讨、提升,是对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终极关怀和自觉奉献”;“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有着和进展的目的与作用、道德与情感、善与美等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追问”。这些在不同语境中的人文精神内涵,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但也表明了一些相同点。总之,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身、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理解、温情沟通和终极关怀。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这三个方面要求自己:
理解:教师作为知识向导者、学习组织者、人际联系协调者,应学会变换角色、换位思索,善于倾听学生,以学生的态度来处理事情,用非冲突性策略化解学生的不良行为。
沟通:构筑一种非预设性的平台,师生同等对话,共享知识,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耐心沟通。
关怀:教师通过积淀性的而非立竿见影式的情感渗透,促使学生不断形成向上的气力、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堂内外,我主要做了如下努力:

(一)尝试非预设性语文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形态与传统教学形态的根本区别在于:

1.课文的重点难点及不足不是由老师预先设定,而是由学生自主确定;

2.思维流程的引发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3.教师不是以权威的身份,而是以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同等介入课堂的学习活动。

非预设性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1.构建和谐、同等介入的师生联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间隔。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学生看到老师不应有压力,说错了话也不用顾忌。教师在课内外都要放下自己的权威身份,更不能给学生一种教师是标准答案化身的感觉。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学生自由阅读。一是利用晨读,二是利用课堂,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10-20分钟。
3.获得感受和天生不足。学生自主阅读后,对课文必然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甚至生疑质疑。学生感悟、思索、天生的不足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4.讨论交流。建构主义学习论述的精华是通过协作、会话等要素达到对事物作用的理解,因此合作与会话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每个人把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感受、理解以及天生的不足带到集体中交流,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天生的疑问得到解决。
5.教师补充发言。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宰,却是教学的组织推动教学论文者,是同等介入的一员。教师的作用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发言来发挥。特别是那些关键、重要之处,学生言有未及之处,正是教师发挥作用的空间。但教师的发言要扼要教育论文、恰当、深刻,富有启发性。
6.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讲台与学生虽仅一步之遥,但在师生心理上却是一道影响交流的障碍。教师走下讲台便于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同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鼓励原真性课外阅读

原真性阅读,就是自然自由的阅读形态。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受应试制约较少,完全可以还学生一个原真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读物中人文精神的辐射。
其具体操纵方式是:只作引导,不作硬性规定;只创造阅读环境,不干涉教育论文阅读行为;只施加影响,不布置作业考试。

1.开列书目,帮助学生选择读物。

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提供的课外阅读参考名著目录,给学生提供一份课外阅读书目。具体内容如下:古代文学:有代表性的散文名篇二十篇左右,如《左传》、《史记》中的出色篇章。古典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短篇小说,以唐代传奇、“三言”和《聊斋志异》中各精选3-5篇。现当代文学: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以文、孙犁、钱钟书、王蒙等人的小说;艾青、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曹禺、老舍的剧本;朱自清、郁达夫、梁实秋、余秋雨、季羡林等人的散文。外国文学:狄更斯、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契诃夫、欧·亨利、海明威等人的小说;莎士比亚的剧本和普希金等人的诗。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因素相当重要。教师不但要根据大纲向学生推荐书目,更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选择哪些思想性艺术性强,更要选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让学生先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很轻易吸引学生。当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理解能力欣赏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之后,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就比较轻易接受。

3.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生有了阅读热情,还只实现了第一步。要让学生的热情持久,就必须想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为此,课堂内外我开展了多种活动,为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除了上小说、散文、诗歌的阅读欣赏课,写读后感专题作文,举办专题座谈、专场课本剧表演,还有以文学欣赏为主的探讨性学习,与我校的校本课程结合起来。我们还将课外文学名著阅读与影视欣赏结合起来。适时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引导他们将影视与原作进行比较,感受不同的艺术作品各自的特殊韵味。如《林黛玉进贾府》、《水浒》片断、《红高粱》、《茶馆》、《边城》等。这种与阅读相结合的影视欣赏,不但没有冲淡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反而激发了他们的热情。通过比较来感受、评价影视作品在情节、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成败优劣。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写作

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因而,写作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练习,更要实现思想启迪,价值塑造,人文精神的培养。

1.以自己的内心世界为逻辑起点

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写自己,就打开了他们思想的窗,打开了他们抒发感受的阀门。精心设计文题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写《我追求的性格特点》、《欣赏我自己的几条理由》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确立自信。写《优秀人才必备的几种素质》、《在红绿灯眼前》引导学生熟悉是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维被激活了,这时我们顺其自然地将他们的眼光引向身边的人和事,写《细微处流露出的爱》、《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启发他们了解家长感受亲情。我们还将他们的目光引向社会,引向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写《我看假日旅游》、《海峡两岸联系的远景》,鼓励他们关心时势,培养他们善于发现不足的敏感性,以而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以培养明辨是非的精神为杠杆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视野开阔了,求知欲和表达愿望也随之越来越强烈。但他们对事物的熟悉能力,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比较弱,常体现出是非混淆,或以偏概全的思想倾向。这正是进行正确的思想影响的最佳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我设计了一组写作题:《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解读鲁迅》、《我眼中的英雄》等引导学生去探访古典文学的优美境界,探寻中国文化的精华底蕴,推动教学论文文学修养的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

3.以提高革新教学论文能力为突破口

写作的终纵目标是培养锻炼具有创造力的人格。具体操纵中做到以下一些:
一是文体的开放性。为了使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作文命题上,不搞各种文体的单轨独行,而是让各种文体立体交叉,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是立意的多元性。尽力选择那些立意指向多元的有利于调动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意识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热情。
三是观点的前卫性。就是作文的观点直接涉及当前社会上一些最敏感、最热门的话题。例如面对《小草精神赞》,允许并鼓励学生“摒弃小草精神”的前卫观点。小草满足“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无人知道”,体现的是循分守己,满足常乐的传统意识,这显然与革新教学论文开放振兴中华的强劲旋律格格不入。面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允许学生发表“不破规矩,不成方圆”的观点;推崇“愚公移山精神”,允许学生发表“移山不如搬家”的观点;针对“人多气力大”,允许学生发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观点。

(四)倡导多元化评价

影响现行教材人文价值发挥的因素很多,教学评价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人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形态必须是多元的开放的,必须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突出特点的。
1.评价内容要全面广泛,如把听说列入考核范围。课堂发言水平高,有创见,在演讲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体现出色的学生,可以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适当加分。
2.评价方式要灵活开放。在试卷中适当增加些无标准答案的试题,鼓励学生发挥,这种开放性的评价对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进展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3.评价过程要有学生的自我介入。要真正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学生自我介入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殿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和评价四方面努力探究,满含地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感悟人生,唤醒自我,奋发向上,凸显自我,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