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绽放个性之花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6427 浏览:222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作用的动态过程。笔者以为,师生之间的联系,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与学生主动积极阅读课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的联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绽放个性之花。

一、尊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能有效进行的条件

尊重教育就要尊重生命,尊重人的需要,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教育活动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以尊重为条件,尊重的教育这一大理念必须植根于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仅包括学生有个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用诸多的硬性框架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自由,充分尊重那些细枝末节、灵光一闪。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宽松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大胆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个性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才能充分展示出来。作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学生,他们是享有独立人格和鲜活个性的生命个体。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进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尊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与创造性的理解,鼓励他们进行多元解读。总之,尊重能催生个性,没有尊重,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无本之木。

二、充分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能静心走进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充分阅读与倾听文本中与文本(包括作者)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空阅读。而这一点往往被很多语文教师忽略了,他们都以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读为先、教为次,先学后教,学生还没真正走进文本就开始教学,吐字不清、读不流畅的情况屡屡出现。让学生复述课文因了解不透彻,有时连个大概都难以说清,个性化的解读就无以谈起了。事实上,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的情况下就实施教学的环节是对学生不尊重的一种体现。阅读的基础应该是自读与自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充分地读,学生有了充足的诵读时间,再加上教师启发的读书的策略,学生自然就能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索,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的教学目标。凡是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能感受的,教师重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复述、默读以及略读、浏览、精读。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必要条件中,体现在主体方面的就是阅读能力,而这些阅读能力的习得都需要充足的读书练习时间作保障。

三、多方位阅读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平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一句诗。这一句诗同样启迪我们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同时也提醒我们给学生提供多方位阅读的平台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方位阅读”包括以下几个内涵:首先是多样化和具有丰富性的文本内涵,正如《题西林壁》中的庐山一样,横看是“岭”,侧看是“峰”;其次是学生多样化的个性,丰富性的情感以及差别性的熟悉,而这些是庐山之所以成“岭”又成“峰”的主要理由。第三,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知识经验的丰富性,教师具有差别性的个性品质。因此,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这个不足上,教师要将个人教学风格和品格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挖掘文本内涵,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和独特体验。

四、创造性阅读是实现真正作用上的个性化阅读

实现真正作用上的个性化阅读是让学生审视文本,跳出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对文本的纳入的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由此而看,读者与作品与作者的对话过程才是真正的阅读的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可以充盈着发现、质疑、思索和探究。比如,文本中有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和空缺,这就得依靠于读者在对话中以自己的感悟去理解,去填充。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前,只说了半句话:“宝玉!宝玉!你好……”这半句话向来都是被美誉为续书作者的神来之笔,理由就在于其潜在的信息极其丰富:爱?恨?怨?悲?此时我们该如何确定?这时,就可以让他们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黛玉此时的百感交集而又难以言传的内心活动在联想和想象中被细细地咀嚼着,再做出合乎情理的推断,来猜想黛玉此刻耿耿于怀却始终未能言表的意思。这无疑就是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他们用个性的理解去合乎情理地解读文本。
总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坚持用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来浇灌我们的课堂,坚持不懈地深入贯彻,真切落实,那么,个性化阅读之花定会成为语文课改百花园里最耀眼的一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