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索中职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3660 浏览:115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中职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近况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思想启迪、道德教化、审美陶冶、写作鉴戒为一体的具有很强人文精神的学科,对于推动教学论文中职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课应该是推动教学论文文化与技能交融、阅读与运用渗透的纽带课程,它不是要培养语言文学领域的专才,而是要让学生吸收更多的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语言文学水平,为今后的就业、求职作准备。中职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进展。
浅析当前职校语文教学的近况,“普教化”现象十分明显,很多语文教师还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这种教学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有着着教法单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理念滞后的现象。教学过程中,重在知识的传授、记忆和再现,不少学生对条分缕析的文章浅析感到厌烦,那种教师“一言堂”的上课形式以及僵硬的考试策略不仅使中职生的学习变成目标模糊、内容枯燥乏味的“填鸭”过程,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进展和就业目标的实现。假如能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一些能够实际运用的写作知识:例如运用文写作,则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文写作,可以教会学生写申请书、计划、总结、合同等实用性强的文章,让他们毕业后能写一些有用的东西。

二、明确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中职生的精神状态与文化素质

假如说中学语文教学还带着应试教育的锁链,难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那么中职语文教学则完全可以率先实践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实际上,语文教学的作用决不仅仅是了解一些作家作品,也决不仅仅限于课堂内的学习,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示范、一种契机,使学生不仅有所“知”,而且有所“能”,教师要以最佳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熟悉水平、审美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能自觉、广泛和有效地汲取各方面的文化艺术养料,以而终身受益。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的人生态度。通过对中职生精神状态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中职生的精神状态相对来说比较脆弱,体现为悲观厌世、缺乏、怕苦怕累怕挫折。长期以来,中职语文受应试教育影响,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相比之下,在思维开启、品质引导、人格塑造、理想激发等方面则呈弱势,使学生缺乏一定的价值判定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教育是推动教学论文人的存活和进展、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而提高人的精神状态与文化素质是学校教育应承担的义务。教育要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要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灌注于人的心灵,以培养人的德性。但由于种种理由,职业教育没有达到这一教育境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文学科的中职语文,应该首先把人格培养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由于文学是人学,人生需要精神支柱,存活的作用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优秀作家的作品能深刻地洞悉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复杂性,体现出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使我们能较为轻易地、广泛形象地熟悉世界,了解人生。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人生的启蒙书,又是照亮人类灵魂世界的长明灯。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把握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对人生的理解、态度、愿望,以中受到启迪。中国文学史贯串着积极人世、急公好义、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先的精神以及为此而完善人格、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难不复的奋斗踪迹。由此可见,无论以文学的特质来看,还是以人的精神需求来看,语文教学都应首先着眼于人生态度,也即人与世界的价值联系,着眼于塑造高尚的、有尊严的人格,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名著时的思索来获得相对永恒的精神气力并坚持进步的主体价值观,同时获得经受磨难、化解挫折、解脱压抑、平衡心态的存活聪明。

2.加强情感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

人们现在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情感在素质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地位,素质敦育的核心即是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与锻炼,必将丰富其人格素养,健全其各种情感的必备要素,以使学生获取身心的健康进展。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情脆弱、情绪偏执过激或有其他心理疾患的人,无不与情感智商不高有关,由此可见,情感教育须受到应有的重视。所谓情感教育,也就是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观,这是学生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与人交往的必要条件。蔡元培曾把人的精神解释为“一曰知识,二曰聪明,三曰情感”,黑格尔说过“情致是艺术的真正中心”。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未将情感教育纳入目标范畴,所占比重不大的艺术教育往往只注重技法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的培育,轻易使学生形成冷漠、残忍的品性。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都是明证。学校教育不应塑造出感情淡漠、心灵迟钝、无视他人感受的人。职校教育是以实现就业与创业为主题、以存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悟人生、规划人生。作为以情感为主的语文学科,其教学活动更应成为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学不可拘泥于对章句、技艺教学论文、主题的认知理解,进行肢解式、教条式的教学,而应以文学作品中寻找可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的时机,引导学生更多地以自由的心态去接触那些动人心弦、令人赞叹、百读不厌的文字,让学生置身于产生各种感情波动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与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培养审美趣味,提高中职生的审美水平

美是人类生活的一大要素,而趣味是生活的动力、审美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属于高级目标。在学校教育中,真正的美育应该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中。语文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学科之一,文学的最普遍的社会功用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运用美的规律,力求真善美的统一,是文学艺术获得审美魅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特点。当然,艺术作品有优劣之分,人的审美趣味也有高下之别,语文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趣味为目标。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经孔子删定的,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思天真”可看作孔子以《诗经》中归纳出的美学标准。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论述家和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指出:“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症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风”,是作品中蕴含的感情,那种激动人心的气力,如风吹草动;“骨”,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即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是皮肉底下的骨骼。“风骨”,是刘勰以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归纳出来的美学标准。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使学生在欣赏中受到熏陶,在美感共鸣中净化心灵,达到人格培养的目的。如孙犁的《荷花淀》,我们以中不仅看到中国妇女善良淳朴的品性,更看到了中国妇女识大体、顾大局、求进步的美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陶冶。而《世间最美的宅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作品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三、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若干倡议

中职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现成知识和结论的传授,追求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机械性理解和记忆,学生习惯于照搬照记,不善于思索.难以在思想感情上产生积极的认同,得到有益的启迪。要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留意以下一些: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