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材料选择和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29447 浏览:1333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拓展阅读的探讨和实践,其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1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1.1依据学情,公道选择

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对于低段的学生,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鲸的了解,他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1.2紧扣文本,认真甄选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公道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假如所选材料的阅读练习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

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先容,课文写作背景的先容,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疑难,适时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以作家角度延伸。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即是全豹。不妨藉此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
3)相同主题的拓展。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体现的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
2阅读教学中拓展性材料的运用

2.1把握时机,引领阅读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以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3个角度来谈谈其具体操纵。
1)课前拓展,打好基础。课前拓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储备能量。如笔者在教学《春天的雨点》一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选学读本》中的散文《春雨》,跟作者一起“听雨、看雨、品雨”,充分领略春雨的“声美、形美、味美”。然后笔者出示课题《春天的雨点》,对学生说:“下面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雨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对要学的课文布满兴趣,并且通过比较学习,很快把握住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散文《春雨》中的春雨之美与课文《春天的雨点》中教师的师德之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受到一次美的熏陶。
2)课中拓展,加深理解。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
3)课后拓展,增加积累。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可能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扩大视野。

2.2多样呈现,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及课文知识的特点,课外拓展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一次呈现、多次呈现,也可书面式呈现、录音式呈现,还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以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艺术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只要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帮助的形式都可以选择。
3小结
总之,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以学生进展为本,在今后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质量,让拓展性阅读在今后教学中焕发更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兰州市榆中县马坡学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