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材料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5975 浏览:19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拓展性阅读材料的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着过多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内容选择随意、拓展时机盲目、目标指向模糊、运用留于形式等方面。因此,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刻不容缓。可以以“适时点拨,消化难点”“挖掘空缺,深化主题”“及时补充,解疑释疑”“引入原作,比照阅读”“巧心编撰,回归文本”这5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拓展性阅读 资源开发 运用
教材文本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新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公道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责无旁贷。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早已成为时下阅读教学的一种热门。然而笔者在各种教研活动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各种理由,拓展性阅读材料的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着过多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内容选择随意、拓展时机盲目、目标指向模糊、运用留于形式等等方面。因此,找到文本材料与拓展性材料的联结点和切入点,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刻不容缓。我们不妨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一、适时点拨,消化难点

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文本过程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文本参悟不够透,或概念理解不够清,或情感感受不够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情,采取妥当的策略帮助学生消化难点,清除阅读障碍。在适当时机运用拓展性材料进行点拨梳理,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我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时,在引领学生充分感受小钱的不幸之后,问了这样一个不足: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小钱的生命得以延续呢?在学生无一例外地回答“骨髓移植”之后,我随即用课件出示了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在“80%~gO%的长期存活率”“50%左右的治愈率”等数据的直接“刺激”下,学生对下文出现的“谈何轻易”,便有了水到渠成的理解,对小钱的不幸也更能感同身受。在这一环节中,我意识到四年级的学生对“骨髓移植”这一个概念缺乏了解,不知其中的“谈何轻易”。通过材料点拨,不仅化难为易,而且为接下来体悟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奠定了基础。

二、挖掘空缺,深化主题

文本资源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教师,“细读文本”是上好一堂课的条件。在文本细读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总有着一些作者没有写具体的形象或者情节。这样的留白无疑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宽泛的创造空间。我们可以选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空缺”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补白和探究,当然也可以采用补充拓展性材料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
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感受“李博士”这一人物形象时,我捉住“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这一文本留白点进行拓展,以简洁时间表的形式呈现了骨髓以台湾花莲辗转香港、上海,到达杭州的运送过程,直观地体现了时间的急迫和紧凑。我先让学生算算一共花了几个小时,然后在极其煽情的导语下,让学生抒发感情: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由此,对于李博士奔波背后的“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也就自然而然地不道自明了。这样的处理,不仅挖掘了可挖的文本资源,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触感,“提升文本、深化主题”变成了一触即发的事了。

三、及时补充,解疑释疑

在文本研读过程中,学生难免对超出现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内容会产生混淆,进而产生疑惑。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备课,先于学生发掘这样的疑点,这样才可以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
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出示“母亲还以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以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这两句之后,我捉住“以来没有”“一次”“这么多钱”这5个词进行研读,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到我家的“贫穷”。但教学过程中,如预料中一样,发现学生对“这么多钱”写满疑问,有一个平时思维较活跃的学生,率先在底下发问:这1.5元钱到底是多少钱啊?我以为时机成熟,便呈现了一段阅读材料:本篇课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那时1.5元可以用两个星期,鸡蛋大约1分钱一个,大米几分钱一斤,猪肉也才几毛钱一斤。当时我家的收入一个月才27元,一本《青年近卫军》1.5元,对我们家来说就是——“这么多钱”。读完后,学生恍然大悟,再读这两句话时,学生的情感明显细腻多了。

四、引入原作,比照阅读

不少公然课中,在一篇课文的教学尾声之时,推荐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同一主题、类型的其他文章,成为教师们的拓展首选。有些教师甚至硬是把篇幅浩荡的文章挤进课堂,这样的拓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