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3605 浏览:113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界有人对教育把人不当人、课程把人当成扁平人的严峻现状的考察和批判居多,较少对问题产生的根源做深入的分析:至于从语文课程目标进行人学层面的反思和批判则更为罕见。人的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人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当今社会的教育、课程、教学等诸多领域已备受关注,人学观照下的重新审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课程一头系牵教育,一头牵系教学:没有课程,教育成为无从实现的瞎指挥;没有课程,教学成为没有方向的乱实践。同理,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又何尝不是!针对当前语文课程目标研究中人学视野取向的缺失,本研究旨在夸大|教学论文网|中国语文课程研究中“人学视野”的意义,试图通过对中国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的研究,对目前的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目标研究提供鉴戒。本论文就是在认真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积极引入他山之石,认真分析我国20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到2003年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人学视角,并积极探寻人学视野中的我国的语文课程目标的真谛。本论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了下文的论述展开做一个铺垫:首先从发现语文教育存在问题到探究问题的根底到以课程目标为抓手即为研究缘起。接着,着重比较泰勒和多尔对课程目标的相关研究,以便对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的大背景有个粗略的了解。并综述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现状,以便发现现有研究取向中人学视野的缺失。然后从正本清源、寻求本真、提高自我三个角度指出本研究的价值。本部分从语文课程目标概念入手,始终不忘人学的观照,以及对课程现实的密切关注。在此基础上引入课程人学思想,探寻人学视野中的语文课程目标的真谛与要义。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从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的历史回眸、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三个方面,全面而又清楚地熟悉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人学视野。显然,自然人、社会人、完善人不是人学视野的全部,它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综合有机体。接着从偏爱极端、被动应变、疏离根基三方面对语文的课程目标现实和教育现实进行了原因剖析,发现不管是偏爱极端还是被动应变,终极都可以归结到人学视野缺失这一原因上来。当然现存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在这里不是探寻所有的原因,而是从人学这一角度去探析语文课程目标现存问题的原因。本论文的第三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引申,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针对我国已往语文课程目标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新的人学视野中的语文课程目标。此部分分为三个小问题。首先是正确定位我国语文课程目标的三根支柱。即适切学生的整体的发展,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顺应时代的社会需求,这是古今中外课程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其次是以人为旨归,科学扬弃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既要科学,又要人文;既注重历史未来,又与现实有机结合;既要人性,又要整体性和独特性。最后,呼吁落到实处,真正行动起来,把人当人,让人像人,使语文课程目标回到自己的本真。【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ABSTRACT6-8一、绪论8-16(一)问题的由来8-10(二)相关研究综述10-14(三)研究的价值14-16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人学视野16-28(一)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的历史回眸18-211.20世纪上半叶:培养自然人18-202.20世纪50年代:塑造社会人203.进入1996年:构架完善人20-21(二)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存在的问题21-241.自我中心222.社会本位22-233.新的异化23-24(三)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问题的根底24-281.偏爱极端25-262.被动应变263.疏离根基26-28三、语文课程目标人学视野嬗变的启示28-34(一)正确定位我国语文课程目标的三根支柱28-29(二)以人为旨归科学扬弃古今中外研究成果29-31(三)真正行动起来让人成为理所当然的人31-34结语34-37参考文献37-38后记38-39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和附表39-4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