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读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26486 浏览:1200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课堂的读书声是必备的,就是要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朗读是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练习。本文就教师如何在高职语文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交流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语文;朗读
叶圣陶说过:语文原本是读的学科。朗读,应是语文的魂。《论语注》中说:“自学子束发朗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可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但是在高职课堂,由于学习重点的转移,教学中往往使得朗读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领域。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达到教学要求呢?

一、朗读的策略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陌生的字词认清,朗读是必须读准字音。生活中有很多难读的字、词,有的时候学生并不是很留意,忽视了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说:“敏于言,而讷于行。”,其中的“讷”应该读“nè”,不是“nà”。“讷”的基本字义是:语言迟钝,形容说话迟钝,如:木讷。有些时候学生就忽视了这些字词的意思。由此看出,在校准字音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中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2.读出节奏感

朗读贵在读准节奏,读出婉转的氛围与应有的气势。在朗读时,要特别留意节奏与轻重音,读清节奏。比如说在朗读时可以标出要停顿的地方,该重读的词语,反复朗诵,可以让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例如《再别康桥》每行大致含有三四个节拍,第4节是情思的回转和过渡,节奏有所变化:第二行切分为二,共五拍;第三行改为两拍。第5节是抒怀的,节奏亦相应变快,偶句变为“一二三二”的音组,形成顺延对仗的匀称结构。音组和停顿有规律地安排,产生了抑扬抑扬的节奏,造成声音的活动回环。诗中还用了重言和双声、叠韵;非韵脚处用重言和双声,如“轻轻、油油、艳影、清泉”;当押韵处选叠韵,如“荡漾、招摇”。声短韵长,轻重相间,错落有致,跌宕多姿,增强了音调的和谐美。在教学中一遍遍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3.读出感情把握文本感情

朗读的目的是理解,把握文本的感情,要通过朗读一步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课程标准对阅读优秀作品的要求是:“品读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进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语言感能力,努力提高其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二、朗读的作用

1.对基础知识的内化

一个个汉字的组合成为了文章,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字词的音、义,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

2.对文本知识的深层领会

读文读诗,贵在朗读,正所谓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亦是一个与作者进行感情、思想交流的过程,在反复的朗读中更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领会。

3.对语言感悟能力的提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理解。

三、教学设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要布满读书声,教师要明确朗读在语义教学中的必要性,而对学生而言朗读是其对文章的自我解读、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师生而言朗读可以调节氛围、互相交流。那么怎么读呢?用什么策略读呢?
读的纷繁多样,如齐读、单读、对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等,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每一种读法都要明确目标、任务,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去读。做到既能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其朗读感情,又能达到学习目标。
比如说讲《沁园春·长沙》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第一遍: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抑扬抑扬与轻重缓急,教师的范读是为了达到示范启发,激起学生读的,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由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二遍:学生大声读,读准字音,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也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能够在朗读中掌握字、词、义。
第三遍:学生默读,领略全文。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索、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这样学生对领略全文有了初步的认知。
第四遍:听录音片断,把握重音与重点字词。本文所表达少年同学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的思想感情,可以时借助录音使学生感受那幅绚丽的湘江秋景,体味到“中流击水”的壮志豪情。
第五遍:注重重点段落或两三句重点语句,重点品读,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六遍: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品读并说出理由。如有的学生喜欢“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理由:一个“独立”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与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以容的态度。
第七遍:齐读,理解内容,读出气势与感情。
第八遍:默读,深刻体味诗中的内涵,把握意蕴。
第九遍:再放录音,学生跟读,心中默背,把握升华诗中的感情。
第十遍:诵读,试着背诵下来。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
总之,在教学中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完整的语文课。不是美妙的语文课。朗读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培养语感的重要练习手法。所以教师要端正对朗读的态度,做一个朗读的践行者,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扬长避短,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使高职语文课堂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徐畅洋.朗读高职高专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价值工程,2010(11).
[2]罗明.朗读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基础教育探讨,2010(8).
[3]贾利英.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新课程:中学,2010(1).
[4]万能.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中外教研周刊,201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