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量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6597 浏览:22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补充、延伸、考核、提升等方面探讨了课外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教学,以而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重要量
中图分类号:G63

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045-02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语文这一特性熟悉的逐渐加深使人们意识到: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仅靠课内学习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天地。在对语文教学长期投入多而收益少的尴尬现实的反思总结中,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课内教学确实不能尽如人意,必须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这样,语文课外活动中最普通、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阅读的价值被重新发现,语文教学需要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成为了不争的普遍共鸣。

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机补充

1.内容上的补充。每册语文教材入选的文章总共篇数一般不超过短小的30篇,尽管这些文章经过严格筛选,篇篇文质兼美,但相对于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课外读物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其无论以蕴含的思想内容还是以提供的艺术形式来看,都有着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形式太单一的不足。而在广阔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只要不是不该青少年阅读的读物,其它的都可以拿来读读,都可以以中汲取营养。正如蜜蜂只有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一样,学生也只有在丰富的读物中进行广泛的阅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个性特点才能逐渐形成。
2.媒介上的补充。课内阅读的文本介质基本是纸质的,而课外阅读文本的媒介具有不统一性,除了传统的纸质文本外,还有电子文本、高科技含量的多媒体文本等。其中多媒体文本不但能包含文字、图画、声音、三维景象等,还具有开放性、可介入性、可扩展性、可诊断性等特点。不同的媒介呈现方式,既适应了人类用各种感官接受和产生信息的特点,也可使学生能选择最轻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以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3.体验上的补充。课内阅读的任务和目标整洁划一,阅读过程中大多是学生循教师而动:或随教师的提问而寻章摘句作答,或教师以自己的讲解浅析代替学生的解读和体验,这种阅读多是一种被动应答或接受性行为。而在课外,学生的阅读更多地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自由无拘束的课外阅读心理环境中,学生有时被充盈读物的知识、情感、哲思深深吸引,感到愉悦激昂或悲怆愤懑;有时沉浸在读物特有的美的艺术形式中;有时不知不觉以联想、想象充实读物的“空缺”和“不定点”,构思出自己特有的“哈姆莱特”或“天上人间”。课外阅读有效弥补了课堂阅读体验的不足,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进展。

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

1.时间上的延伸。课外阅读不受课堂阅读每学期固定学时的限制,也突破了每节课45分钟的束缚。只要有兴趣有需要,早自习、自由活动课及课间时间、节假日都有可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尤其是寒暑假更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时间,既是对课内有限阅读时间的延伸,也满足了中学生广泛涉猎、尽情翱翔书海的渴求。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由支配:一篇文章可“随便翻翻”,也可反复读它三五遍甚至十几遍;一本书可以一目十行一天或几天读完,也可字斟句酌读它几个月甚至一年几年。
2.空间上的延伸。课外阅读可在教室,也可在家中;可在图书馆(室),也可在书店;或在其它一切有利于阅读的地方。课外阅读场所的不确定性,使中学生可以选择在相对有利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协同介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三、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实际考核

“教是为了不教”。课内阅读教学的精华在于:以一篇篇典型的文章为载体,教给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乃至一通百通、无师自通的聪明与本领,套用老子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课外阅读能否运用这些聪明和本领去广泛地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去追求和创造更高的生命和人生境界,这是对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考核。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课堂学习了《白杨礼赞》,课外阅读到《松树的风格》《小草赞》等文章,便会很快地与《白杨礼赞》联系起来,领悟到文章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松树、小草等自然属性的叙写,来象征现实生活中具有此种品质的人,并对他们布满了敬佩之情,那么这就是典型的得法于课内而运用于课外,通过读懂一篇而达到读懂一类,是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成功考核,反之则不然。
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教学的考核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策略能力上的考核,即能否把课堂上学到的策略能力等灵活自如甚至创造性地广泛运用于课外阅读。二是阅读品质上的考核,即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否像课内阅读那样自觉主动地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以而达到抵制不良课外读物侵蚀的目的。其中前者侧重于对语文能力的考核,后者注重于人格修养上的提高,对两者的考核有主次之分,但不可厚此薄彼。

四、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大幅提升

教育家潘菽曾在《教育心理》一书中指出:占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阅读理解课文有密切联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课内阅读教学,学生总是习惯以他们自身的经验积累来理解课文。当课文贴近生活,难度适宜,接近其经验积累时,学生就轻易理解和接受;一旦课文的内容他们接触得少或以未接触过,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和交流往往便无法进行,此时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课外阅读越丰富,积累的知识技能就越多,得到的体验熏陶就越丰富,获取的思想、明白的道理也就越多,这样课堂阅读时学生就置身于广阔的智力背景之中,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由于时空的限制,课堂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往往是意识性的,需要再消化才会真正吸收变为学生自己的。课外阅读为这种消化巩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广泛的阅读咀嚼中,意识到的规律和技艺教学论文逐渐成为了自己认知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意识到的思想、道德、美感、意志等也逐渐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成为了自己思想道德情感审美意志中重要的组原因素。
总之,正在贯彻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充分反映了目前课外阅读教学的视界,也体现了对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熟悉水平,课外阅读这片广阔的天地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