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6808 浏览:219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和学依据的文本,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是作者思维的产物,即作者在他的实践活动中,在感性熟悉的基础上,借助于语言这个工具,以知识经验为而实现的思维的产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由于对文本的阅读浅析,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思维练习的最好时机和最佳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思维论述,要强化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意识,重视挖掘文本中的可利用因素,努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在中学阶段应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辩证思维等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以一个信息源中导致出不同结果的思维类型,它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多维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创造发明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革新教学论文,敢于对现有结论和答案提出非难和质疑,另辟门路、别出心裁地提出假设和构思,这样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因各种因素的束缚而只能看到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具备求异思维能力。能够使人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在思索不足时不拘一格,不落俗套。
例如,《剃光头发微》(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必修二)一文中,作者在由《人民日报》的一封读者来信而作联想时写了这样的一段话:现在很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假如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策略,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做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策略只能学到一半。
对这段话中“但要我‘小心求证’却做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策略只能学到一半”应该怎么理解呢?教参是这样说的:“这里是捎带一笔,对胡适博士考据策略的微讽。”我觉得这样的理解值得商榷。于是问学生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考据策略是否可取?同学们一致予以肯定。再追问学生:“既然如此,作者有没有必要对胡适进行讽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然后我又告诉同学们胡适在学术界和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引导大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以为,此处作者决无讽刺胡适之意,是行文幽默的体现,也是作者自谦之词,跟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对邵洵美之流的讽刺是有区别的。这样,在求异思维中,同学们获得了新的熟悉。

二、逆向思维

人们的思维活动有着着正向和逆向两种方式。正向思维是沿着人们习惯性的、由因到果的思路思索不足的一种思维方式。通常情况下,这种思维方式经济有效,能解决大部分常规不足。但是当人们碰到不足久思不得其解时,假如运用逆向思维也许可能使不足迎刃而解,以而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塑造了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个人物,1990年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第三册“预习提示”中说她是一个具有“虚荣心”和“追求享受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四)教材则在练习中提供了对玛蒂尔德形象浅析的三种理解供参考:(1)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2)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论形象;(3)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终极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两种教材对玛蒂尔德形象实际上共有四种浅析,该同意哪一种还是觉得四种都不够正确?学生讨论时气氛热烈,分歧较大。我提示学生看一个人要看主流、看本质,对玛蒂尔德当然也不例外。于是我运用逆向思维法问学生:借了东西要还,这是人之常情,玛蒂尔德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为此她却付出了十年的艰苦劳动。请大家反过来想一想,在她丢失项链并且知道项链的是巨额的三万六千法郎时,除了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学生说出为免还可以逃跑、没有打借条还可以赖帐、畏惧沉重负担可以等办法)然后我又追问:玛蒂尔德没有这样做,说明她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以为,失项链和赔项链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在这主体部分中,玛蒂尔德体现了诚实、坚强、“刻苦”(小说中语)的性格特点,这应该是她性格的主导方面。逆向思维的运用使这堂课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联想思维

所谓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或作用与另一事物的形象或作用联系起来,探讨他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以而解决不足的思维策略。联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比较联想、神似联想、辐射联想等。联想思维的好处是能够由此及彼,由已知推知未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常常采取死记硬背的策略,既费时又轻易遗忘,于是经常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练习。如教了《过秦论》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的练习:写出与下列加点的字同义且含有该字的成语
例句 成语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素善留侯张良——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学们分别写出了“金城汤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我行我素”“安之若素”“见异思迁”“事(时)过境迁”“载歌载舞”等成语,这样学生在联想思维中把课本学到的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了起来,知识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事实上,假如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思维练习,可以顺利地解决很多不足。例如200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第16题要求翻译文言选段中的这几句话:“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其中的“所规不同”很多考生译不出来,假如善于联想,就会想到《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这几句话,其中“规”是计划、打算的意思,这样翻译以上句子就没有困难了。又如2006年湖南省高考试题第9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此题中,A项的“齿”可以联想到《捕蛇者说》中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句子,B项的“陈”可以联想到《陈情表》的标题,D项的“薄”可以联想到成语“日薄西山”,确定这几个词的词义是正确的,而c项中的“间”则可以联想到初中所学《口技》一文中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这句话,“间”是“夹杂”之意,以而判定该项是错误选项。

四、辩证思维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进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错综复杂,也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用进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不足,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教学《窦娥冤》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对窦娥的悲惨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不足: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幻想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该如何看待?我就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熟悉。首先,作品通过想象、夸张的手法,让窦娥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寄寓了作者的爱憎,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这种写法体现了作品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刻性,这是值得肯定的。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窦娥的三桩誓愿实在是要通过感动天地来表明自己是冤枉的,这与她在“滚绣球”一曲中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是矛盾的。作者固然关心人民的命运,却不能以根本上指出变革现实的策略,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洗雪窦娥的冤情,反映了作者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们:“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有理,实在就是头脑里要想得正确,有条有理。因此,语言练习与思维练习要同时并举。”叶老的教诲是很有见地的。思维练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语文教学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进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策略”。在语文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练习的今天,课程标准要求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科学的思想策略”以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思维练习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